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咏鸟诗是咏物诗的一类,是以鸟为吟咏对象的诗歌,或描写刻画鸟的毛羽外形、声音姿态以及生活习性;或借鸟咏怀,寄寓深意。根据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来进行统计得知,仅北宋一个阶段,咏鸟诗便约有700题近800首之多,这个数目远超唐代,甚至比唐及唐前的咏鸟诗加起来都多。北宋咏鸟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宋人继唐代咏鸟高峰之后努力探索开创的成果。 北宋咏鸟诗在对禽鸟的描绘上,有其特点:诗人多以鸟儿的毛色、姿态、声音入诗。在羽毛上,诗人不吝笔墨大肆描绘,并对黄色和白色的鸟羽表现出更多的关注。在形态上,诗人欣赏猛禽(鹰、鹘、隼等)的矫健之态、勇猛之姿、迅疾之势,而对鹤、鹭等涉禽类则欣赏它们的清瘦之姿,尤其是在突出鹤的“瘦”和“骨”上,是以往诗歌中所少见的。在声音上,除了描写轻快柔美婉转不歇的莺声,更有偶啼一声便能牵人心肠的雁呜鹤唳。而从北宋咏鸟诗的创作特点上看,这近八百首诗歌又具有四类创作倾向。一是客观描摹,专主咏鸟,这类咏鸟诗或是描摹刻画,或是揣摩鸟意,或是批赏鸟性,诗人独立于鸟儿之外,情思单纯,少有寄托。二是触物生感,咏鸟抒情,主要是借咏鸟以兴发感慨、寄意寓怀,抒发时空之感,思乡之悲等。三是托物寓意,咏鸟言志,所抒志向多为对自由的向往,与唐时建功立业的思想十分不同。四是由物及理,咏鸟说理,这是宋代咏鸟诗最具特色之处。诗歌说理内容丰富,包括对客观物理的探索求真以及由物理论及人理,说理以观照人类社会;且说理形式多样,集体物、叙事、议论为一体。 另外,从北宋咏鸟诗中亦可窥探出北宋文人与鸟的关系。就诗作中与诗人有着相对关系的三类鸟儿——想像中的作为文化符号的鸟、诗人耳目所遇的鸟与豢养的鸟来说,尤以第三种鸟儿与文人关系最为亲密,它们是文人赏心悦目的玩伴,交往的媒介,吟咏的题材,更是山林之思的主要寄托物。在文人的情感和生活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在内容丰富的北宋咏鸟诗中,谢惠鹤诗是较具特色的一类,可作较为深入具体的个案研究。谢惠鹤诗产生于文人间以鹤相赠的交往活动,是文人为答谢他人惠鹤而作。这类诗歌不仅具有明显的艺术特征,更集中体现了惠鹤这种极富“高情”行为的独特文化内涵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