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本就是以提示高风险为目的产生的ST市场板块,却成了游资大佬戏谑炒作的愉悦之地。论文以~*ST建峰为分析对象研究其重组保壳过程,主要针对“借壳”、“资产重组”“退市”等制度进行分析,试图为未来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在研究中,本文选择了理论与具体案例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阐述了此次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并结合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分析,确定本文研究的目的、框架以及研究方法;然后,对我国资本市场的ST制度、退市制度等概念加以概括与说明,并解释了资产重组的定义、方式、主要动机及绩效影响;再对~*ST建峰公司重组保壳案例进行介绍。具体通过以~*ST建峰为分析对象研究其重组保壳过程,从2017年4月26日开始停牌,直到2018年8月28日复牌上市,历经1年多的时间,即将面临退市的~*ST建峰经过一系列重组,置出全部资产和负债,发行股份将重庆医药装入公司,变更主营业务,并更名为重药控股,成功摘帽上市。这样~*ST建峰的壳资源在面临三年连续亏损即将退市的情况下,在其控股股东重庆市国资委的主导下,实现了“保壳”。在围绕“壳资源”的交易各方并未像往常一样追逐到各自的利益,在此次复牌股票价格不存在涨跌幅限制的首日,~*ST建峰股价也并未像往常二级市场散户豪赌壳资源的多赢局面那样高开高走,而是震荡走低,以大跌收盘,这其中折射出来了国有企业资产重组后的真实面貌和资本市场“炒壳”热情高涨中制度上深层次的问题。本文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了~*ST建峰公司的亏损原因、重大资产重组前的经营状况、重组后的财务效应及市场反应分析,以及公司重组后的资产重组分析。通过相关案例进行对比,寻找投资者借壳前后的评价,包括证监会对其资产重组的评价,对重组后的业绩分析。最后,从~*ST建峰公司重组保壳案例中总结出认识与看法,包括对"壳资源"利益各方博弈的认识。并明确表示重视对抽查监督发行机制的建立健全、资产重组应该是强化主营资产、壮大发展并非“改头换面”、加强摘帽甄别良莠机制、加强投资者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