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核电发展过程中海水提铀及高放废水中铀、钍回收等研究热点问题,目标合成一种廉价易得的新型高效吸附剂。本文合成了四种不同原料比例的β-环糊精/顺丁烯二酸酐-丙烯腈-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β-CD/MAH-co-AN-co-MAH),将其进行偕胺肟化得到偕胺肟基-β-环糊精/顺丁烯二酸酐-丙烯腈-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β-CD/MAH-co-AO-co-MAH),并利用红外(FT-IR)、热重(TGA)、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元素分析及比表面积测定等表征手段材料自身性质进行表征,并对吸附解吸实验后的材料结构和官能团的变化进行观察。通过批吸附实验探究材料吸附U(Ⅵ)、Th(Ⅳ)的吸附性能及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肟化前后样品对铀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0.37 g/g、0.75 g/g;对钍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0.24 g/g、0.35 g/。β-环糊精、顺丁烯二酸酐、丙烯腈投料比为1:18:18时,偕胺肟基的存在以及结构的优化使得β-CD/MAH-co-AO-co-MAH对铀的吸附性能最好。β-CD/MAH-co-AO-co-MAH对铀的吸附受pH和阳离子(K+>Mg2+>Na+)影响显著,但不同浓度的钠离子和不同种类的阴离子(ClO4-,Cl-,NO3-)对吸附基本无影响。热力学拟合表明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R2=0.9497)和D-R(R2=0.9720)模型,且最大吸附量为0.75 g/g(pH 4.0,298 K)。由D-R模型可以计算得出平均吸附自由能E为8.47 kJ/mol,表明吸附过程为化学离子交换。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在50 min时达平衡,吸附机理主要是化学吸附或更强的表面络合作用。同时U-N的平均键长小于其他金属离子与氮原子的平均键长,使得其更倾向于在其他共存离子存在时选择性吸附铀。采用三种不同解吸溶剂进行解吸实验(HNO3,HCl,Na2CO3),硝酸解吸效果最好,浓度为0.10 mol/L时解吸率即可达到90%,在基本不影响吸附率的情况下,材料可以重复使用12次。在20 min内达到平衡,是一个快速平衡过程。铀在β-CD/MAH-co-AO-co-MAH上的解吸是放热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