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竞争与垄断是经济学(特别是微观经济学)领域一个永恒的主题,在这块丰沃的研究领域中产生了无数激动人心的洞见,也留下了许多争议。旨在保护竞争遏制垄断势力的反垄断法素有经济宪法之称,2007年8月,历经十余年酝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终于出台,与其它法律不同的是,在反垄断执法和反垄断政策制定过程中,经济分析具是不可替代的作用。经济学(尤其是产业组织理论)与反垄断法之间的密切联系在并购控制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并购控制是反垄断法的核心内容,在产业组织理论中,关于横向并购的竞争效应与福利影响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理论解释,经济学界在横向并购的主要问题上基本达成共识;而较之横向并购,非横向并购的经济分析更加复杂,一方面非横向合并有可能节约交易成本、消除双重垄断、提高经济效率;另一方面又可能延伸垄断势力、排挤竞争对手、形成市场封锁。对于非横向并购无论是经济学界还是在反垄断实践中均存在较大的分歧和争议。芝加哥学派的博克大法官甚至认为非横向并购对竞争有益无害,应该采取本质合法原则;而后芝加哥学派的学者则强调非横向并购的反竞争效应。非横向并购控制的经济学逻辑何在?对于非横向并购中国反垄断当局如何应对?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取向与判断标准,如何构造分析框架?这就是本文选题的初衷所在。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非横向并购的竞争效应与反垄断政策,这既是一个经济学问题也是一个法学问题,因此,本文采取跨学科交叉研究方法,结合经济学与法学的研究方法,主要从经济学角度入手,采用了数理分析方法、案例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对非横向并购的反垄断政策进行经济分析和评价;同时也离不开相关的法律描述和分析,涉及到法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本文系统梳理、评述欧美学者相关的理论成果与主要观点,对非横向并购的反竞争效应和福利后果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在此基本上对美国和欧盟关于非横向并购的反垄断政策进行比较研究(重点研究其非横向并购指南);最后对我国非横向并购的反垄断政策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研究的核心是非横向并购竞争损害的机理与机制。具体而言,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问题:第一,对于纵向并购而言其竞争损害机理何在?第二,对混合并购最主要的反竞争效应是什么?第三,相对横向并购而言,非横向并购是否具备更强的效率动机?最后,对非横向并购应采取怎样的反垄断政策?围绕上述问题,在其它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尝试,取得了一些初具价值的研究结论。第一,本文对市场封锁理论的理论演进脉络和反垄断政策涵义进行了系统梳理与述评。市场封锁理论是纵向并购反竞争效应的重要理论依据,纵向并购能够带来消除双重加价的效率改进,同时可能产生市场封锁效应,对福利的影响取决于两者的比较,因此具有不确定性。反竞争市场封锁效应需要满足严格的假设条件。反垄断执法机构依据市场封锁理论禁止一起纵向并购,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合并后的企业具有实施市场封锁策略的动机和能力,且市场封锁策略最终产生消费者福利受损的反竞争效应。第二,针对混合并购的两大竞争损害理论——组合效应理论与潜在竞争原则,本文结合美国与欧盟的典型案例,分别对其背后的经济逻辑进行了剖析,明确其应用条件、存在问题及反垄断政策涵义。组合效应理论的内核是策略性搭售理论,策略性搭售对竞争的危害性是模棱两可的,通过混合合并形成组合力量进行搭售进而损害竞争需要满足诸多条件,因此,在混合并购案件中对组合效应理论的应用应当采限相对审慎的态度。尽管潜在竞争原则有着较为坚实的产业组织理论基础,在混合合并的反垄断应用中受到了许多限制和约束,逐渐被边缘化。第三,本文对非横向并购特有的效率动因和效率改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非横向并购的无罪推定假设。通常而言,非横向并购的危害性远低于横向并购,非横向并购通常具有较强的效率动机,只在少数情况下才可能对竞争产生严重损害。本文认为非横向并购中对效率的分析原则应当不同于横向并购,可以考虑对非横向并购竞争效应的分析采取一体化的处理方法,效率不再作为反竞争效应的冲抵因素,而是采取无罪推定假定,假定效率天然存在,非横向并购是有益竞争的,仅当反竞争效应大足够时,足以抵消效率时,才对这样的非横向并购予以禁止。最后,在政策研究方面,对包括美国、欧盟等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非横向并购控制的反垄断政策进行了比较研究,重点对中国非横向并购控制的反垄断政策进行了探讨,对可口可乐汇源并购案、三菱丽阳璐彩特并购案等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根据中国的市场竞争状况与中国反垄断法的立法宗旨,从产业组织理论角度,提出关于中国非横向并购的反垄断政策建议。本文认为对非横向并购的干预应采取相对谨慎的态度,一方面非横向并购对竞争的损害具有间接性和不确定性,另一方面非横向并购具有较大的效率改进的空间。对非横向并购的反垄断立法和执法应当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并购指南中可以先建立起初步的分析框架,对于非横向并购的审查标准和分析框架,可以采取相对折衷的态度,吸收芝加哥学派、后芝加哥学派的理论精华。一方面要充分理解芝加哥学派关于非横向并购的效率改进的理论思想。另一方面,后芝加哥学派对非横向并购反垄断政策的影响日益增强,在非横向并购的反竞争效应方面,中国的并购指南可以更多地吸收后芝加哥学派的相关理论。在拟议中的指南中应明确阐述市场封锁理论的概念和原理,可以借鉴欧盟非横向并购指南的做法,采用“动机—能力—效果”三步骤分析框架评估反竞争的封锁策略发生的可能性。当然,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证角度说,关于非横向并购反垄断政策的研究未来都需继续深化。本文最后一章提出了若干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问题,一是应用并购模拟技术对反竞争效应进行识别和分析,二是对非横向并购案件的后评估研究。此外,在政策研究方面如何打通反垄断法的三大领域,将非横向并购(尤其是混合并购)控制与对滥用市场支配势力行为的规制之间建立动态联系,将事先控制与事后控制衔接起来,这也是一个值得进一步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