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召开“涉及武陵山、乌蒙山、滇桂黔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尤其是在贫困地区”1;随后,他又在河北省考察过程中特别强调“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不可能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见,党中央、国家领导人极其重视我国的贫困问题。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如期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目前,我国的精准扶贫工作已进入“难啃”阶段,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老革命区集中一体的地区。西藏自治区作为我国唯一一个省属连片贫困地区,也是我国深度贫困“三区三州”3中的“一区”。截至2017年12月底,西藏自治区仍然有33万贫困人口,因此西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直接影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在“五个一批”4扶贫方式中,产业扶贫是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实现从“要我发展”转变为“我要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提升深度贫困地区脱贫质量,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繁荣与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通过对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产业扶贫典型案例当雄县有“身份证”牦牛肉、尼木县“四菜一汤”全域旅游产业、曲水县才纳乡“经济花园”的分析以期寻找适合西藏牧区、半农半牧区、农区三种不同农业生计条件发展的产业扶贫模式,为我区其他县域以及我国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扶贫提供借鉴与启发。首先,从宏观视角上分析发现,拉萨市农牧区呈现贫困成因复杂、脱贫任务艰巨;贫困人收入增长慢,相对贫困较多和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的特点。拉萨市农牧区的致贫因素包括灾害、收入、人力资本、健康和思想观念等因素。拉萨市农牧区的精准扶贫模式主要有“以产脱贫”、“以迁脱贫”、“以教脱贫”、“以补脱贫”、“以保脱贫”和“以助脱贫”。其次,从微观视角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了当雄县有“身份证”牦牛肉、尼木县“四菜一汤”全域旅游产业、曲水县才纳乡“经济花园”3个典型产业扶贫案例。第一,通过案例当雄县有“身份证”牦牛肉,分析发现牧区通过生态循环养殖业建立了稳定的收入渠道、延长了产品生产链、产品品牌意识强,同时也存在信息化水平低、牧业草料缺乏等问题;第二,通过案例尼木县“四菜一汤”全域旅游产业,分析发现半农半牧区通过发展生态农牧产业增强合作社产品品牌意识、扶贫模式得以创新、旅游资源集聚效应增强,同时也存在贫困户参与程度较低、旅游业季节性带来季节性失业等问题;第三,通过案例曲水县才纳乡“经济花园”,分析发现农区通过发展生态农业旅游,提高了产品知名度、农业集聚效应增强、农牧民收入增加,同时也存在土地制度改革发展缓慢、种植业科技含量比较低等问题;第四,结合以上案例分析,提出了西藏牧区适合发展生态循环种养业,半农半牧区适合发展生态农牧产业,农区适合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产业扶贫模式。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提出西藏产业扶贫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当地信息化水平;三大产业须有效融合,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土地流转权改革,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贫困户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扶贫先扶志”,解决当地贫困户精神贫困问题等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