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临床病例的观察分析 【目的】 本实验主要通过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分别行复合小梁切除术,先行复合小梁切除再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复合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滤过泡的观察,以探讨白内障手术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术后滤过泡大小、体积的影响,为临床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方式的选择及不同手术方式后滤过泡的量化变化评价奠定基础。 【方法】 采用裂隙灯照相系统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不同手术方式即:复合小梁切除术,先行复合小梁切除再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复合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1W、1M、3M和6M的功能性滤过泡进行图像采集;利用内部软件进行滤过泡相对面积(Relative bleb size)分析。 【结果】 入选的患者,平均年龄岁。均在术后随访6个月。3组在性别、年龄和视力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白内障手术可进一步降低眼压,加速抗青光眼术后的滤过泡变小。 第二部分:不同术式在兔眼高眼压合并白内障模型中疗效的观察 【目的】 本实验主要观察三种不同手术方式在兔眼高眼压合并白内障模型中的疗效,探讨在兔眼不同手术方式后同一时间内眼压及滤过泡的变化,为临床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方式的选择及不同手术方式后滤过泡的量化变化评价奠定基础。 【方法】 建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动物模型,随机分为3组并完成不同手术(A组:复合小梁切除术B组:先行复合小梁切除后行白内障抽吸术 C组:复合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抽吸术)然后完成相关指标(兔眼前段、眼压和滤过泡)的观察。 【结果】 在建立慢性高眼压合并白内障模型阶段,21只新西兰白兔眼压均≥22mmhg,维持1周;晶状体浑浊程度处于I-II期;球后注射25%半乳糖未明显升高眼压,无统计学意义;在观察手术疗效阶段,术后三组的眼压都较术前有所降低,其中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术组降压幅度最大,但3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B组再行白内障抽吸术后,眼压又出现下降,较低值是术后第3天,1周和2周;在前房深浅方面,术前术后相比除C组外,其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B组在白内障抽吸前后也无统计学差异。术后滤过泡,除C组外两组仍无统计学差异。B组在白内障抽吸前后仍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本实验成功建立慢性高眼压合并白内障模型;在兔眼高眼压合并白内障模型中,白内障抽吸术可进一步降低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眼压,减小青光眼滤过术后的滤过泡面积且在其术后2周左右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