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树林主要位于热带、亚热带沿海潮间带,是一个生态交错的湿地生境。它随着潮汐周期性变化而改变着其生境的基质和成分。红树林独特的生态环境,决定着红树林真菌资源的多样性和分布的特异性。本研究从海南省文昌市八门湾红树林不同地点采集土壤样品,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进行真菌的分离,结合形态学观察和真菌ITS序列分析对真菌进行种属鉴定,进行了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指数和丰富度指数的分析,并对其分布特征作了初步分析,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红树林土壤可培养真菌的分离和鉴定本文分别对红树林潮间带、过渡带、海莲林区、海漆林区、半红树区五个不同采样地点的土壤样品进行真菌的分离和鉴定,共分离到517株,包括33个属和无孢类群真菌,其中已鉴定的真菌属有: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木霉属(Trichoderma)、镰孢属(Fusarium)、丛梗孢属(Monilia)、裂殖酵母属(Schizosaccharomyces)、拟青霉属(Paecilomyces)、丝核菌属(Rhizoctonia)、葡萄孢属(Botrytis)、正青霉属(Eupenicillium)、球托霉属(Gongronella)、Cephalotheca、Geosmithia、枝顶孢属(Acremonium)、克鲁维酵母属(Kluyveromyces)、裸子囊菌属(Gymnoascus)、齿梗孢属(Scolecobasidium)、 Hortaea、假霉样真菌属(Pseudallescheria)、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肉座菌属(Hypocrea)、尾孢属(Cercospora)、小克银汉霉属(Cunninghamella)、毛壳孢属(Chaetomium)、小尾孢属(Cercosporella)、轮枝孢属(Verticillium)、突脐蠕孢属(Exserohilum)、粘束孢属(Graphium)、透孢黑团壳属(Massarina)、Viridispora、绿僵菌属(Metarhizium)、无孢类群(Mycelia Sterillia)。其中在潮间带、过渡带、海莲林区、海漆林区、半红树区五个不同的采样地点分别分离到12、14、11、17、18个真菌属。(2)红树林土壤可培养真菌的多样性分析采用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SW)和丰富度指数(DMA)对红树林土壤真菌进行多样性分析。对于多样性指数H’:半红树区深层样品的真菌多样性指数最大,H’为2.442,而海莲林区表层样品最小,H’为1.688;对于均匀度指数Jsw:海漆林区深层样品最大,Jsw为0.864,而其表层样品最小,Jsw为0.745;对于丰富度指数DMA:半红树区深层样品的丰富度最大,DMA为4.103,海莲林区表层样品的最小,DMA为1.755。整体而言,红树林土壤可培养真菌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随着采样地点的不同而表现出空间上的差异性。(3)红树林土壤可培养真菌的分布特征和优势类群分析利用不同采样地点真菌的种属组成相似性系数(CS)来衡量真菌的分布差异。结果显示:各土壤样品间的真菌组成相似性系数(Cs)在0.333-0.750之间;从空间尺度上分析,不同采样地点之间距离越远,真菌的种属组成相似性系数越小,表现出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从垂直尺度上分析,表层和深层的真菌种属组成相似性系数也较小,表现出垂直分布上的差异性。根据相对多度值来判定优势类群。潮间带表层和深层样品的优势类群都是青霉属,相对多度分别为36.8%和34.7%;过渡带表层样品的优势类群为青霉属(26.8%)和曲霉属(26.8%),深层样品的优势类群是青霉属(41.2%);海莲林区表层样品的优势类群都为曲霉属(33.3%),深层样品的优势类群是木霉属(28.9%);海漆林区表层样品的优势类群为青霉属(37.1%),深层样品的优势类群为青霉属(20.0%)和曲霉属(20.0%);半红树区表层和深层样品的优势类群分别为曲霉属(30.8%)和青霉属(28.6%)。由此可见,不同采样地点真菌的优势类群是不同的。青霉属、曲霉属、木霉属在所有土壤样品中都存在,表明这三个属是红树林土壤中普遍存在的优势类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