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功能错位利用、过度利用和不充分利用导致人地关系加剧,资源环境问题突出;土地产出效益低,财富供给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根源在于土地的属性和土地功能内涵认识不清晰。将土地等同于土地资源,将土地的作用误认为土地功能的情况不在少数,土地功能不能得到正确解译,难以提出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土地功能评价及实践思路。鉴于此,本文以系统论和复杂系统理论为基础,通过演绎推理和建立概念模型等方法辨析了土地的涵义,阐释了土地功能内涵及形成机制,探讨了土地功能识别方法及土地功能类型,构建了土地功能评价方法体系,以河北省阜平县为例进行了土地功能解译与评价实证研究。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着眼于土地的本质属性,界定了土地的概念依据系统对要素的基本要求,明确了人类活动不是土地的构成要素,土地的客观存在与人类活动并无必然关系,自然属性是土地本质属性。经济、社会属性是土地资源的属性。土地与土地资源具有本质的不同,土地资源是指能与人类劳动能力可融合的那部分土地,土地功能研究不能将土地资源等同于土地。依据要素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和要素突变性,界定了土地的空间分布范围。按照研究复杂系统的基本方法论,从土地众多要素中提炼出主导因素作为土地的要素,包括气候、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六个要素。土地是地球表层由气候、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要素在时间作用下形成的历史自然综合体,横向范围包括陆地(包括内陆水域)和海涂,纵向范围包括大气对流层上界至浅层地质层下界(包括浅层地下水和表层岩石)。(2)阐释了土地功能内涵土地功能是土地系统自身固有的,有别于其他事物的,与生俱来的能力,是土地的本质属性。土地功能取决于全部组成要素的综合作用,而不同于、不从属于任何一个单独的要素,是土地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土地功能由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和要素遗存功能两部分组成,功能的大小取决于这两部分功能之和。土地作用不同于土地功能,土地作用是土地与其他事物(如人类)交汇时表现出的交汇响应。功能存在于系统内部,功能是作用产生的基础,作用与功能具有必然联系。功能很难直接测量,作用具有一定程度的可测量性,通过土地作用认识土地功能是现实的可行方法。(3)解析了土地功能形成机制土地是一个多要素、多结构、多秩序水平的复杂综合体。不同的土地要素构成、在时空上相对稳定的组织联系方式以及土地要素在结构的约控下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的运行状态决定了土地功能状况,即土地要素、结构和秩序决定土地功能。一定的土地要素、结构和秩序形成了一定的功能特征,一定的土地功能也必然是在一定要素、结构和秩序条件下形成的。要素、结构、秩序分别从物质支持、框架支撑和稳定性保障三个方面决定了土地功能状况。(4)探索了土地功能识别与分类方法,划分了土地功能类型土地是多功能体,需要借助土地和环境产生作用来推断认识土地功能。依据作用的类型和主导要素的差异归纳总结功能类型是土地功能识别和分类的有效途径。在人类与土地的交汇过程中,土地产生了多种作用表现,通过对土地作用表现的归纳总结,推测出土地主要有空间功能、生产功能、生态功能、支撑功能、景观功能、材料功能和历史记载功能等功能。空间功能贯穿事物总体,无处不在。生产功能是土地合成有机物的能力,生物、气候和土壤是主导要素;生态功能是土地通过各种过程维持生物良好生境的能力,气候、地质地貌、土壤和生物是主导要素;支撑功能是指物理承载物体的能力,地质、地形地貌、土壤和水文是主导要素;景观功能是土地要素综合作用形成地表面貌特征的能力,地形地貌和生物是土地景观功能的主导要素;材料功能指土地提供物质材料的能力,地质、土壤和生物要素是土地材料功能的主导要素;土地历史记载功能是指土地记录系统内部及外部环境变化或演变信息的能力,地质、地形地貌、土壤和生物是土地历史记载功能的主导要素。(5)构建了土地功能评价体系依据土地功能形成机制和复杂系统研究方法,形成了“选要素、定层次、描结构、测秩序”的土地功能评价体系构建思路,即根据土地功能类型,明确土地功能主导要素,进一步确定研究的层次,并选取一定的结构描述性指标和秩序描述性指标作为功能评价的指标。土地功能评价是认识土地本质的过程,研究探讨了土地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指标标准化和指标赋权重方法,选取叠加法进行土地功能评价单元划分。根据土地功能内涵及形成机制,选取了指数乘法测算生产功能指数,指数和法测算生态功能、支撑功能、景观功能、材料功能和历史记载功能指数,采用自然断点法进行功能等级划分,并通过因素加和法与因素组合法形成土地多功能综合测算与评价方法。(6)以河北省阜平县为案例,进行了土地功能识别与评价分析了阜平县土地特征,识别了阜平县土地功能及功能利用情况,解析了阜平县土地功能影响因素,进而选取了阜平县土地功能评价指标,构建了阜平县土地功能评价体系,进行了土地单项功能评价和多功能综合评价。阜平县各单项土地功能等级呈现不同的空间分布。土地生产功能呈破碎化分布,以低等级为主,主要分布于县域东南部;高等级生产功能土地面积最小,除平阳镇外均有分布,天生桥镇和大台乡分布面积较多。土地生态功能自县域东南部向西北方向呈现升高趋势,分布面积以中等级生态功能土地分布占优,高等级生态功能土地面积次之。土地支撑功能自县域东南部向西北方向呈现降低趋势,分布面积以中等级支撑功能土地分布占优,其次为高等级支撑功能土地。景观功能自县域东南部向西北方向呈现升高趋势,分布面积以低等级景观功能土地分布占优,其次为中等级景观功能土地。阜平县自南向北的中部条带和县域东北部材料功能较高,分布面积以低等级材料功能土地分布占优,其次为中等级材料功能的土地。阜平县历史记载功能呈板块分布,县域东部、西部和北部历史记载功能较高,中部和中南部历史记载功能较低;分布面积以高等级历史记载功能土地分布占优,中等级历史记载功能土地次之。阜平县土地功能综合评价结果共分为3个等级和575个功能组合类型。阜平县土地功能综合等级以2级分布面积最广,在各乡镇均有分布,占县域面积的78.14%,共计453种类型,未展现出组合规律性。阜平县1级功能土地占县域面积的15.31%,共计77种类型,在各乡镇均有分布,县域东南部分布面积相对较大,组合中支撑功能占据优势地位。3级功能土地分布面积最小,仅占县域面积的4.89%,共计45种类型,主要分布于吴王口乡、夏庄乡,其他乡镇亦有小面积分布,表现出多种高等级功能组合状态,是阜平县土地中的优势区域。基于阜平县土地功能分布特征、整体分异规律及环境,提出了阜平县土地多功能利用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