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兼語式·是现代汉语特殊的使役表现形式,其中以“使、叫、让”最为典型,使用频繁。日语在很多场合下似乎都以「せる·させる」句式与之对应。但经对翻译实例的调查我们发现,除了使役态表现形式「せる·させる」之外,还有「~てもらう」、「~ようにいう」、「V_toiu」、「~ように~する」、「~てください/お~なさい·等多种与之对应的表达方式。但是,本文在问卷调查中发现,以中文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在对译带有“使、叫、让”的兼语句式时,绝大多数场合都以「せる·させる」句式与之对应。其中,错误、误译占据大多数。究其原因,无不缘于中日两种语言在语义、语法、语用等方面的差异所致。为此,本文认为阐明中日语言在使役表达方式上的异同点既有实用价值,也有理论意义。迄今,有关中日使役表现的研究,始终是围绕语义、翻译层面展开的。本文在借鉴这些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视角展开了论述:在翻译实践中,都有哪些日语表达形式与中文的兼语式对应·为什么日语会有多样的表现形式与之对应·本文以“使、叫、让”为研究对象,对相应的日语表达形式进行了集中而系统的探讨,本研究在借鉴已有的语义分析的基础上,还利用基于现代语言学理论的语法学、语用学的分析模式,采用翻译实例进行了考察。在与中文兼语式对应的日语表达中,之所以形成“一对多”这一现象,原因是:中日两种语言的内部构句机制不同,并在语用习惯上也存有很大差异,即不同人际关系下中文的固定表达样式和日语环境下对词语或句式有意识的具有可选择性之间的不同——礼貌原则和得体表达方面的语言差异;此外,还涉及关联理论、解读成本等若干问题。作为结论,本文认为:从言语行为理论的立场看,除了使役态「せる·させる」之外,把「~てもらう」、「~ようにいう」、「V_toiu」、「~ように~する」、「~てください/お~なさい·等若干表现形式也应纳入具有“行为指示”功能的使役表现范畴中;「せる·させる」、「~てもらう」是语法化的使役表现形式,而「~ようにいう」、「V_toiu」、「~ように~する」、~てください/お~なさい·等使役表现是表意或示意这一具体言语行为的体现,并作为惯用表现固定下来;中文的“使、让、叫”本身在中文里没有尊谦色彩,但在日语环境下,常常考虑上下关系、亲疏关系在内的礼貌原则、得体表达,而回避「せる·させる」的对应形式;在汉译日的翻译实践中,采用哪一种表达形式对应兼语式,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译者对原作的文本如何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