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物隐喻”这种语言现象涉及语义学、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等相关领域,近年来的研究热度不断升温。不过,国内的“动物隐喻”研究多局限于对国外相关研究的引进和阐述,多集中于运用概念合成理论,解释动物隐喻中的语言现象。而且现阶段的研究对象多针对汉语和英语中的“动物隐喻”现象以及两种语言之间的对比,将汉语与其它语言文化进行对比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本文以汉语和日语中的动物惯用语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中国惯用语大辞典》、《日语常用惯用句》、《广辞苑》和《日汉惯用语谚语词典》四部辞典中的惯用语语料,采用实证方式,试图探究汉语和日语中惯用语的相关特征进行对比研究,并力图推进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的延伸与发展。本文从中日惯用语的类型特点、中日惯用语的概念特征对比以及中日惯用语的相关认知理论等三个方面入手,通过对犬(狗)、猫、虫和马为代表的动物隐喻的研究分析,就以下四点进行论述:第一,汉语和日语中的四类“动物隐喻”体现出一定的体型特征、生态特征和精神特征;第二,汉语和日语中的动物隐喻表现出一定的等同性和差异性,等同性源于动物的基本特点,而差异性源于中日文化背景的差异;第三,对中日动物隐喻惯用语的理论研究发现,动物隐喻源自单向的概念隐喻,遵循一定的语言优化原则,并与存在的语境是密切相关的;第四,国内的相关研究应该在进行隐喻的实证研究同时,加强理论的分析,拓宽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而动物隐喻的相关特点应该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得到足够的重视。上述研究的发现,不仅对理解中日惯用语的异同点提供帮助,而且将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应用到实际的语料分析之中,深化了动物隐喻研究的维度,将动物隐喻的特点与语境有机地关联在一起,对推进动物隐喻的相关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