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经济时空演化及其动力机制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deadmoo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竞争与合作成为当前国际社会国家行为的基本准则与模式,国家间经济相互依存渗透、相互竞争制约成为国家政治关系的“稳定器”,推动着地缘政治在内容和形式上从以安全为主的高政治向以经济为主的低政治转变。地缘政治时代的冲突逻辑逐步让位于地缘经济时代的竞争逻辑,地缘经济关系成为国家关系的主轴。利用地缘经济的渗透效应,实现国际事务话语权与控制权成为国家主要地缘战略之一。在地缘经济转向的背景下,生产专业化与国际分工打破了国家间、地区间或民族间地域限制,全球地域系统出现重构,空间边界逐渐削弱,国家或地区间经济关系呈现多层次、多主体交织融合的网络化特征,地缘经济关系复杂性日渐增强。现有地缘经济研究主要基于国际关系学和经济学理论,重点关注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的学科关系,聚焦不同国家地缘经济政策与战略,分析大国间地缘经济关系,描述不同区域地缘经济现象与规律。地缘经济是以位置邻近、空间相连的地域单元为研究基础,探讨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经济结构、政治关系等要素对国家经济关系的传导机制。然而,当前地缘经济研究往往脱离空间这一重要载体,忽视空间变量对国家间地缘经济关系的影响。一方面国际关系学对空间问题无能为力,另一方面经济学难以将空间变量和政治因素内嵌于国家经济关系研究。鉴于此,本研究从地理学视角出发,系统研究地缘经济的空间依赖性与系统复杂性,以期构架地缘经济空间分析的研究框架、补充地缘经济计量研究的方法、认识国际社会的地缘经济环境,为中国拓展地缘经济利益空间、对外渗透经济权力、合理配置地缘经济战略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此外,本研究从竞争型地缘经济关系与合作型地缘经济关系的形成机制剖析地缘经济关系模式演化的深层机理,为中国未来地缘经济资源的空间配置和地缘经济战略的政策制定提供相关的研究启示与政策建议。研究发现:(1)区域贸易协议是国家间地缘经济关系形成的制度基础,贸易关系是国家间地缘经济关系的重要表现,尤其商品贸易在国家间地缘经济关系发挥重要作用。地缘经济关系伴随商品贸易总额波动上升而呈现稠密化、多元化趋势,空间分布由“单核心”向“三核心”格局演变,商品贸易结构的空间分异在一定程度刻画出不同地区在地缘经济系统中所承担的功能差异。(2)地缘经济联系强度遵循高度空间依赖性,国家规模、要素禀赋、创新能力、政治稳定等要素组合非线性作用于地缘经济资源的空间溢出。大国规模优势成为国家地缘战略资源获取的基础优势,促进地缘经济资源的空间溢出;生产要素禀赋是国家对外地缘经济联系的内生动力;创新能力成为国家对外地缘经济联系的重要引擎,决定了国家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位置,是“核心-半边缘-边缘”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关键,但一定程度弱化了空间依赖性;政治破碎度对国家地缘经济联系产生阻力;跨国投资对国家地缘经济关系的空间依赖性作用较弱,呈现替代机制和补偿机制的交互作用。(3)地缘经济关系网络呈现拓扑连接的系统,表现为动态性、关联性、复杂性。在结构复杂性层面呈现“枢纽-辐射式”结构和“三核主导、三环承接、多点涌现”的空间格局;在属性复杂性层面呈现自组织、小世界、无标度、异配性中部分或全部的属性复杂特征,表现出稳健性、脆弱性并存的特征;在功能复杂性层面,不同中心性空间格局差异显著,国家功能类型空间格局与“圈层结构”共轭。同一地缘经济组团的内部国家存在地理邻近效应,但非呈现规则的圈层递减规律,主要受不同地缘经济组团大国之间强地缘经济关系的存在、其他要素组合(知识流动、技术交流、外交关系等)的非线性作用,一定程度弱化了地理邻近效应,表现为部分国家间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的错位发展。社区探测对地缘经济组团划分具有一定适用性,1996-2001年地缘经济关系网络形成美洲、欧非和亚太三大组团;2002-2008年仍形成该三大组团,但亚太组团的覆盖范围逐步向非洲地区拓展;2009-2016年形成四个组团,南非组团初显。(4)“网络自组织-国家地缘特征-外生网络环境”的交互作用推动着地缘经济关系网络的形成。(1)地缘经济表现为关系相互依赖和自组织效应,有助于推动地缘经济关系网络的稠密化发展,促进国家间地缘经济关系紧密程度的提升。(2)地缘属性多维趋同机制引导着国家地缘经济的联系偏好,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质量和市场开发度层面越相似的国家间,彼此形成地缘经济关系的意愿越强烈,制度环境质量、基础设施质量和市场开放度正向作用于国家对外地缘经济联系,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以及拥有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相对优势、拥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相对优势的国家就同时拥有出口倾向和进口倾向。(3)国家间存在历史共性,如殖民关系、人文交流,如留学生流动、语言同构,如共同语言使用、创新协作,如论文合作,有助于促进双边地缘经济合作关系的形成与发展。(5)地缘经济竞争与合作的循环交替存在历史周期律,竞争型地缘经济关系或合作型地缘经济关系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国际社会环境的重要因素。其中,竞争型地缘经济关系是核心国家之间围绕原料供应争夺、商品市场垄断、科学技术主导和战略能源控制等方面展开的竞争关系;合作型地缘经济关系是核心国家与边缘国家之间,基于共同利益和共同制度,在内部驱动力和外部牵引力的作用下展开的合作关系。
其他文献
能源节约型技术进步遵循Hicks的"引致创新"思想,意味着技术进步偏向于节约"能源"要素。本文从技术外生和技术内生两个层面以及"自主式"效应、"干中学"效应和"巨人肩膀"效应三
微机电系统(MEMS)是涉及微电子学、微机械学、微流体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内容的复杂系统,具有多学科、多物理域交叉耦合的特点,为其产品的设计带来了较大的难度。针对这一问题,
阐述了WTO框架下贸易便利化的谈判进程,贸易便利化的成本和收益,以及中国推行贸易便利化的现状、问题,和在当前世界经济衰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背景下的对策建议。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和基石,是国民经济的有序、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农产品种植、养殖以及加工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承待解
2012年始,我国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联保贷款违约的传染被人称为一场"金融瘟疫"。但联保贷款的融资方式亦曾被中小企业视为"救命稻草",这种转变缘何而来?今后的中小企业联保贷
本文全面回顾和评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的进展和实践探索的成效,并展望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景,认为"十八大"以后,生态文明观的指导地位将进一步强化,生态文明建设
近代教育制度变革是每个国家教育制度走向近现代化所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近代教育制度的改革使得近代教育制度体系和国家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更加完善。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现代化人才需要一套完善的教育体制,而近代教育制度变革让培养近现代化的人才成为了可能。近代教育制度变革,使教育制度发生深远变化。教育逐渐走向全民起于此,其进程取决于这个国家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当时所面临的外部条件。中日近代教
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是生态环境建设的控制性要素,具有生态、经济、社会等多元价值,兼具社会、自然多重属性。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趋突出,水资源
院 (系 )是高等学校的基层教学单位 ,抓好院 (系 )院务公开工作 ,对高校加强民主管理 ,推进依法治校 ,防止腐败行为具有重大意义。结合高校院 (系 )院务公开工作的实际 ,从分
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正在逐步深入且长远地影响着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给企业的未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机遇。医药商品流通行业的生存与发展主要依附于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