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基于马赫曾德干涉原理和磁性纳米颗粒在光纤周围呈现各项异性分布的特点,设计出单模光纤-D形空芯光纤-单模光纤(D-SHS)光纤结构的传感器用于光纤矢量磁场传感器。文中首先介绍该光纤矢量磁场传感器的传感原理、制作方法,然后通过实验对矢量磁场的测量结果与D-SHS光纤结构参数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为:1、充分利用D形空芯光纤的光传输特点,提出基于磁流体和D-SHS光纤结构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马赫曾德干涉原理和磁性纳米颗粒在光纤周围呈现各项异性分布的特点,设计出单模光纤-D形空芯光纤-单模光纤(D-SHS)光纤结构的传感器用于光纤矢量磁场传感器。文中首先介绍该光纤矢量磁场传感器的传感原理、制作方法,然后通过实验对矢量磁场的测量结果与D-SHS光纤结构参数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为:1、充分利用D形空芯光纤的光传输特点,提出基于磁流体和D-SHS光纤结构的光纤矢量磁场传感器,实现了对磁场强度和磁场方向的测量。阐述该光纤矢量磁场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流程,对该光纤矢量磁场传感器的传感原理进行了理论分析。2、通过实验研究了光纤矢量磁场传感器对磁场强度和磁场方向的响应,并且对两个不同光纤结构参数光纤矢量磁场传感器的测量,经实验探究和数据分析可得:在磁场范围32 mT-42 mT内,磁场强度为38 mT时,D形空芯光纤侧抛深度为7.86μm的光纤矢量磁场传感器的磁场强度最大灵敏度为0.24 nm/mT,磁场方向最大灵敏度约为0.102 nm/°。D形空芯光纤的侧抛深度为18.49μm的光纤矢量磁场传感器的磁场强度最大灵敏度为-0.9 nm/mT,磁场方向最大灵敏度为0.06743 nm/°。3、对磁流体浓度、D形空芯光纤侧抛深度及D形空芯光纤长度三项参数对光纤矢量磁场传感器性能的影响进行详细探究。得到以下重要结论:随着磁流体被稀释,D形空芯光纤侧抛深度增加,得到的透射光谱漂移方向均逐渐从红移变为蓝移;随着D形空芯光纤长度的增加,透射光谱漂移方向不变,但灵敏度逐渐提高。最后探究外界温度对光纤矢量磁场传感器的干扰情况,通过实验得知该光纤矢量磁场传感器对温度的灵敏度为0.06667 nm/℃,并提出消除外界温度影响的拟解决方案。
其他文献
折射率(refractive index,RI)测量在医疗诊断、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等诸多领域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现象对电介质与金属界面处的较小RI变化异常敏感,因此该现象常被用于折射率传感。光纤SPR技术由于其抗干扰强、无需标记、实时监测、高灵敏度、响应迅速的特点被广泛研究。目前大多数光纤SPR传感器是采用石英光纤,
本文利用沿北半球120°E子午线分布的位于漠河(MH53.5°N,122.3°E),北京(BJ,40.3°N,116.2°E)和武汉(WH,30.5°N,114.6°E)的三个流星雷达台站的观测数据,使用Lomb-Scargle谱分析、谐波最小二乘拟合、双谱分析和双相干分析方法,研究了北半球平流层爆发性增温(Sudden stratospheric warming,SSW)期间,这三个中纬度站点中
空间外差光谱技术(Spatial Heterodyne Spectroscopy,简称SHS)作为新型高光谱分析技术。因其具有获取超高光谱分辨率光谱数据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大气检测、卫星遥感等领域。但在空间外差光谱仪的制作过程,或探测工作环境的改变都会引入误差,使干涉图数据不准确,需要进行误差校正。在卫星平台下,由于工作环境变化,导致地面测定的校正参数对空间外差干涉图数据不再适用,特别是调制项误差
在纳米尺寸下,探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发现新的物理效应是纳米光子学的重要研究内容。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SPPs)可以将光限制在亚波长尺度以及增强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但金属纳米粒子中固有的欧姆热和对外辐射损耗却严重限制了SPPs在光学器件中的应用。因此,为了克服这一困扰,本论文采用多重耦合效应的总体策略,通过在格点阵列中激发表面晶格共振、法诺共振
提出了提纯HCG的新途径,人流物经45%乙醇pH7.8抽提;75%乙醇pH4.8二步沉淀;DEAE-纤维素柱层析,可得4017Iu/mgHCG精制品。
空间外差扫描成像技术具有空间外差光谱技术和成像技术共同的特点,通过一次扫描成像,就能获取探测目标的一维光谱信息和二维空间信息,实现探测区域内目标点的光谱复原,具有高光通量,超高光谱分辨率等优点,而且简化了仪器结构,使得干涉成像光谱仪实用性更强,成像效果更好。在高光谱分辨率的大气探测,空间探测,对地观测,海洋遥感,国防领域都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意义和重要的应用价值。空间外差成像光谱仪从干涉图像序列的采
空芯光纤(HCF)是非线性光学、光纤传感和激光器等领域的强大载体,它包括空芯光子带隙光纤(PBF)、光子晶体光纤(PCF)、石英毛细管光纤(COF)以及多孔光纤(MHF)等。其中与单模光纤(SMF)直径相近且由管状包层和空气孔组成的石英毛细管光纤,特殊的空芯结构使其在与其他特种光纤熔接后,可制备出一系列结构简单、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的级联结构传感器件。近年来随着光纤加工技术的进步,使得研究人员可以
伴随人类对太空探索的深入,需要更好的了解空间环境,进一步发展空间探测技术,构建更为完备的空间探测体系。地球等离子体是日地空间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地球空间等离子体环境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传统的地基电离层探测以及中高层大气探测系统所观测区域受到较大限制,无法获取电离层顶部信息。但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卫星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能够从更广阔的区域对等离子体空间环境进行观测,进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光纤传感技术是结合等离子光学与光纤光学在微纳尺度上实现对光的传输、耦合、谐振、放大和检测的新方法,能够有效克服传统光纤传感的瓶颈问题而成为光纤传感技术的研究热点。石墨烯作为二维光电材料的典型代表,由单层碳原子排列成六方晶格的碳同素异形体,具有强度高、零带隙、大的比表面积、高稳定性等特点,可作为吸附材料且易于集成到光纤上,在光通信、光器件和光传感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光子晶
<正>虚拟电厂这个概念,最早源于1997年Shimon Awerbuch博士的著作《虚拟公共设施:新兴产业的描述、技术及竞争力》。书中认为“虚拟公用事业(VU)是由市场驱动的独立实体间的灵活协作,提供消费者所需的高效能源服务,而无需拥有相应的资产”。这一定义道出了虚拟电厂的本质属性。随着风电、光伏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