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随着国家工业深化、产业结构演变升级过程的必然现象,也是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国正在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新农村建设进入关键的时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变催生集约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势必会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生。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积极探索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模式,实现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是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增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广州东部、珠江三角洲的东北部,是连结香港、深圳、广州三个大都市的“黄金走廊”。增城市面积161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2.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9.49万人,占人口总数的72%。近几年,增城市社会经济飞跃发展,科学发展实力不断增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排名由1999年的第五十八位跃居到现在的第九位,县域经济连续八年领跑广东67县市。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外向型转移”和“内向型转移”条件兼备,增城市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产业结构优势,多措并举,顺利实现增城农村劳动力转移,形成了独具一格并广受关注的“增城模式”,其“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等统筹协调城乡发展的核心理念,逐渐向全国推广,较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本研究第一部分是导论,对本研究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创新点进行简介。第二部分通过对比分析国内部分地区和其它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践经验,归纳总结出可资借鉴的经验启示。第三部分通过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增城市农村劳动力及转移的基本情况进行客观分析,选取增城市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和对象进行实证调查,剖析增城市的地理环境、人口基础,归结增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和模式,着力分析增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现存的问题。第四部分从统筹城乡就业、创新职业教育培训模式、拓展农民权益多元救济渠道、构建特色就业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具体对策建议,解决增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为国内同类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第五部分提出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