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菇属(Russula Pers.1796)是一类世界广布而种类众多的大型伞状真菌,是红菇科的模式属和最大的一个属,该属包括了许多重要的食用菌、药用菌和有其他经济价值的种类,是大型伞状担子菌中的重要类群之一。本属的绝大多数种可以与多种植物形成外生菌根,在大型伞菌的系统学和菌根学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者在2006-2013年间赴云南、海南、北京、河北、浙江、安徽、吉林、贵州、西藏、内蒙古、青海和四川采集红菇属标本982份,采用现代伞菌分类观点对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隐花植物标本室(HKAS)、广东微生物所标本馆(HMIGD)、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和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植物研究所标本室(WU)的标本共969份进行了宏观形态和显微观察研究,拍摄并绘制了可准确体现红菇属真菌各部分形态特征的照片和图片,其中标本子实体彩色照片1519张,子实层、菌盖表皮和菌柄表皮光学显微照片9495张,担孢子扫描电镜显微照片752张,绘制担子、侧生囊状体和菌盖表皮线条图316张。 本研究以宏观形态和显微特征为依据,参考国际上红菇属分类的主流观点,系统全面研究了我国红菇属的种类及分布。首先对文献报道中的我国红菇属种名进行了整理,我国已报道了193个红菇属分类单元名称,通过标本观察和鉴定,结合目前国际分类现状,最终排除无效和不合格发表的分类单元名称4个,无标本的分类单元名称12个,因同物异名而不再使用的分类单元名称18个,另有13个分类单元由于未能借阅到标本,是否在我国存在还不能确定。确认我国分布的红菇属现有158个分类单元,其中包括152种,1亚种,5变种,发现新种7个:暗绿红菇Russula atroaeruginea、长白红菇R.changbaiensis、裘氏红菇R.chiui、吉林红菇R.jilinensis、四川红菇R.sichuanensis、邓氏红菇R.tengii和浙江红菇R.zhejiangensis,报道中国新记录种11个:冷杉红菇R.abietina、紫罗兰红菇R.amethystina、铜色红菇R.cuprea、非凡红菇R.insignis、全缘形红菇R.integriformis、落叶松红菇R.laricina、香红菇R.odorata、牧场红菇R.pascua、皮氏红菇R.peckii、外向红菇R.postiana和泥炭藓红菇R.sphagnophila。在红菇属属下单元分类中,以小菌褶的有无,菌盖表皮原菌丝的有无,菌肉味道辛辣与否,菌肉受伤后变色情况,孢子印颜色为各亚属分类的主要形态特征依据,将我国红菇属的158个分类单元归入9个亚属,29个组,并为属下单元提供了分亚属、分组和分种检索表。对每个分类单元进行了宏观形态和显微特征的详细描述,并提供了每个分类单元的子实体彩色照片、孢子扫描电镜照片以及担子、侧生囊状体和菌盖表皮的线条图。 从分子系统学的角度并结合形态学特征对红菇属下部分亚属和组间亲缘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以红菇属54个分类单元的123条rDNA的ITS1-5.8S-ITS2序列片段作为分子标记,采用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法分析红菇属下各亚属和组间的亲缘关系。分子系统学分析的结果支持近腹菌状和腹菌状的地红菇属MacowanitesKalchbr.1882是红菇属的同物异名的观点,并且可以支持多个按照形态特征划分的属下各亚属和组,但不能支持所有分子系统树中的分枝,表明这些不能被分子支持的亚属或组均难以称为自然的分类系统。受到采样范围,可扩增和分析序列数量的限制,本研究的分子系统学部分仅涉及了我国众多的红菇属种类中十分有限的分类单元,在我国可以确定的158个分类单元中,仅有43个得到了分子系统学的支持,故在此基础上更加广泛和全面的采集我国红菇属标本,进行更加细致的形态观察,以及使用多基因序列分析,将为建立趋于自然的红菇属分类系统提供更加充足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