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桡骨远端骨折是全身最常见的骨折之一,是急诊常见的骨折,也是老年人临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其发病率约占65岁以上骨折患者的18%以上。在人体全身周围关节的活动中,腕关节的活动率较高且活动度较灵敏,承担了较大的人体活动量[2],因此对腕关节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及改善要求较高,也因此需要我们对桡骨远端骨折的病理机制及手术方式不断探讨。随着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深入研究,许多结果表明桡骨远端骨折与骨质疏松症密切相关。一些研究者认为骨质疏松是桡骨远端骨折的重要病理基础,同时也决定了骨折的严重程度。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式很多。随着对骨折过程中的生物力学、骨质变化、肌力改变等的进一步了解,我们对维持骨折的相对稳定有了更深的认识,从而在临床上不断研制出新的工具来恢复稳定。随着各种固定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包括老年患者。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对于老年患者,即使是畸形愈合,对其腕关节功能通常影响不大,不会严重的影响其生活。虽然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手术,但遗憾的是目前针对桡骨远端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并不多,没有足够的证据供临床医生参考,是选择手术还是保守治疗,如果手术又该选择何种方式,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的写作目的是进一步探索桡骨远端骨折和骨质疏松症的关系,以及评估内固定与石膏固定两种治疗方式在患者预后功能、骨折愈合形态等方而的差异,探讨更好的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方式,为桡骨远端骨折,尤其是伴有骨质疏松的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临床研究依据。方法:探讨桡骨远端骨折与骨密度的关系: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5名,同时选取同年龄段的无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45名,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L2-4椎体)、左wards三角骨密度。按年龄分组(40-50岁组,51-60岁组,61-70岁组),通过SPSS、EXEL等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组间骨密度与骨折之间的关系。钢板内固定与石膏外固定治疗C型骨折的疗效观察及对比分析: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53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27例手术治疗(9例背侧LCP钢板,18例掌侧LCP)。在术前、术后6周、3月、6月及12月通过PRWE评分、DASH评分、腕关节活动度评价其疗效及功能,并同时进行影像学检查,评估影像学预后情况。结果:探讨桡骨远端骨折与骨密度的关系:三个年龄组的桡骨远端骨折病人的腰椎和股骨颈面BMD都显著低于同年龄对照组且有明显差异。钢板内固定与石膏外固定治疗C型骨折的疗效观察及对比分析:在影像学评估、PRWE评分上,内固定组要优于石膏组,掌侧锁定板组要优于其他两组。而DASH评分无明显差异。并发症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40~70岁因轻创伤而引致桡骨远端骨折与低骨密度有关,是骨质疏松的先兆。对于这类病人,尤其是年纪较轻的患者,应建议他们定期做骨质密度检查,以便及早和有针对性地进行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防止二次骨折的产生。内固定组PRWE分数较石膏组明显低,使用掌侧LCP优势更加明显,提示C型桡骨远端骨折应该选择采取内固定治疗,但对于高龄患者石膏固定也是有效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