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水、热和CO<,2>通量时空变化特征的实验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n100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公园绿地是影响城市小气候的重要因子,具有较强的降温增湿、释氧固碳、调节小气候的生态效应。因此,定量地研究城市公园绿地的生态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5年至2007年,在北京市海淀公园绿地中部和边缘观测塔上架设了两套涡度相关系统,连续观测水、热、CO<,2>通量数据。同时观测公园绿地不同植被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蒸腾速率,观测太阳辐射下城市不同下垫面温度日变化。 定量分析公园绿地中部和边缘的水、热、CO<,2>通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利用遥感图像对地物进行分类、反演地表比辐射率和地表温度,通过改进SEBAL模型的输入参数反演北京城区水热通量空间分布。结果表明: 公园绿地水热通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在植被生长季节,潜热通量大于显热通量,夏季最高,公园绿地所获得的净辐射大部分用于植被的蒸散作用,绿地中部的潜热通量大于绿地边缘;而在植被非生长季节,情形恰好相反,潜热接近为零,绿地中部与绿地边缘的潜热基本不存在差距。公园绿地能量平衡率晴天介于50%~80%,在夏季较高,而在冬季较低;阴天的能量平衡率比晴天低。 公园绿地具有明显的降温效应。绿地中部的空气温度略低于绿地边缘,在植被生长季节差距最大,而在植被非生长季节差距较小。 公园绿地具有明显的增湿效应,是水汽的源。水汽通量均为正值,夏季最高,冬季接近为零。在植被生长季节,公园绿地中部水汽通量、空气水汽浓度、相对湿度均大于绿地边缘。 公园绿地具有明显的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效应。在植被生长季节,绿地中部的CO<,2>通量日均值为负值,绿地是CO<,2>的汇,是氧气的源。而在植被非生长季节,公园绿地是CO<,2>的源。公园绿地中部的CO<,2>浓度低于绿地边缘。 北京城区显热通量的分布以裸土较高,其次为建筑区,植被覆盖下垫面较低,水体显热最低;而潜热通量的分布相反,水体是潜热的高值区,其次为植被覆盖下垫面,建筑区和裸土潜热较低。显热通量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降低;潜热通量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增加。在低植被覆盖度区域,提高植被覆盖度对降低显热、增加潜热的效果比高植被覆盖度区域要显著。 通过对能量分配、水汽和CO<,2>物质通量输送的分析,公园绿地在改善小气候环境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半城市化是指由于本地资金的积累以及外来投资增长,在区位禀赋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普遍形成二、三产业较为发达,从事第二、三产业人口比重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城乡土地利用混杂、
在我国,山地城市约占全国城市总数的一半以上,且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随着“西部大开发”工程的开展,众多山地城市将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在城市加速发展的进程当中,如何更好
近年来,我国煤矿开采强度和开采规模逐渐加大,矿井开采的水文地质条件日趋多变复杂,煤矿突水事故频繁发生。为降低矿井突水事故的频发率,需要基于 GIS对矿井的水文地质资料进
19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逐渐加速,有力地推动了城市规模的扩张,使城市居民在领略现代文明风采、享受现代文明成果的同时,也饱尝了城市生态环境失衡、人
人类正逐步迈入信息社会,信息化已成为社会的主要特征,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之一。城市是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要素高度密集的综合体。城市的发展变化和城市化过程不仅
城市的起源和发展离不开区域,区域的发展依靠城市和城市体系的健全发展.因此,城市的发展水平如果不符合其发展阶段,不仅会使城市本身的社会经济发展受到影响,还会造成城市等级缺位
土地覆被分类与识别是遥感应用领域的基本问题之一。蒙河流域气候湿润,降雨充沛,由于热带气旋影响,云覆盖量大,遥感影像云污染比例高,造成影像在蒙河流域地区无效像元间隔大。此外
地表三维信息定量的描述了地表起伏情况,并且被广泛的应用于工程、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军事等多个领域。它在计算机中以DTM或者DEM的形式来存储。由于其重要性,人们也发展了多
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加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压力与日俱增,导致区域性土地资源结构被破坏,农用地资源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生产功能衰减和农产品品质下降,从而
水是一种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由于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目前在我国许多地区和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不仅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而且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