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自豪于如此巨大进步的时候,也须看到中国经济如此迅猛发展另一面中隐藏的危险和机遇。在2016年后中国经济增速相比之前大幅度下跌,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要想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加大力度进行研发创新,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党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在质量、效率以及动力方面的变革,就要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而作为经济基础的各类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对全社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至关重要。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除了需要充分发挥市场体系在社会要素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主导作用,突出公司企业等各类经济主体的主导地位外,还需要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出台相关扶持引导政策,避免市场失灵带来的效率损失。在政府可选择的措施中补贴是十分常见的一项支持政策,但对于补贴政策经济后果的研究目前尚未有定论,特别是对于更深一步的补贴政策效果是否会受具体企业自身内部控制水平和产品市场竞争因素影响则尚无已有研究。
本文研究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政府补贴等相关概念,以及对外部性理论、信息不对称及信号传递理论、产品市场竞争理论与寻租理论等基础理论进行阐述;其次分别阐释梳理了政府补贴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以及不同水平的内部控制质量和产品市场竞争对于这种关系的的影响,并根据理论分析部分提出研究假设;最后根据提出的研究假设设计构建实证模型,以2010-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对象,引入面板门槛模型,对在不同水平的内部控制质量和产品市场竞争强度下,政府补贴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的的影响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内部控制质量和产品市场竞争强度的影响下,政府补贴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现非线性的门槛效应,具体而言:(1)当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较低时,政府补贴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负相关关系;当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较高时,政府补贴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正相关关系;当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介于高低之间是,政府补贴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虽然呈现为正相关关系,但在统计上并不显著;(2)当企业面临的产品市场竞争强度较小时,政府补贴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负相关关系;当企业面临的产品市场竞争强度较大时,政府补贴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虽然仍然呈现负相关关系,但这种负向相关关系随着竞争强度的增大而削弱,并且在统计上不再显著。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认为政府选择补贴对象应当有的放矢,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补贴,例如考虑企业所处的行业竞争强度和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水平来进行补贴,以提高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补贴政策的效果,促进中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本文研究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政府补贴等相关概念,以及对外部性理论、信息不对称及信号传递理论、产品市场竞争理论与寻租理论等基础理论进行阐述;其次分别阐释梳理了政府补贴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以及不同水平的内部控制质量和产品市场竞争对于这种关系的的影响,并根据理论分析部分提出研究假设;最后根据提出的研究假设设计构建实证模型,以2010-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对象,引入面板门槛模型,对在不同水平的内部控制质量和产品市场竞争强度下,政府补贴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的的影响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内部控制质量和产品市场竞争强度的影响下,政府补贴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现非线性的门槛效应,具体而言:(1)当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较低时,政府补贴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负相关关系;当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较高时,政府补贴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正相关关系;当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介于高低之间是,政府补贴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虽然呈现为正相关关系,但在统计上并不显著;(2)当企业面临的产品市场竞争强度较小时,政府补贴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负相关关系;当企业面临的产品市场竞争强度较大时,政府补贴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虽然仍然呈现负相关关系,但这种负向相关关系随着竞争强度的增大而削弱,并且在统计上不再显著。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认为政府选择补贴对象应当有的放矢,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补贴,例如考虑企业所处的行业竞争强度和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水平来进行补贴,以提高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补贴政策的效果,促进中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