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催化氨分解制氢的协同效应研究

被引量 : 16次 | 上传用户:cdp85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氨分解是极具吸引力的燃料电池原位供氢方法。然而,已有报道主要采用热催化法分解氨气制氢,其中贵金属Ru活性最好但价格昂贵,而其它金属尤其非贵金属活性很低。本论文利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提高了非贵金属催化剂的低温催化活性,从而建立了基于非贵金属的等离子体催化氨分解制氢新方法,并取得以下结果和结论:1.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和非贵金属催化剂耦合用于氨分解制氢反应中,获得了显著的协同效应。例如,在10g体相Fe基催化剂存在下,NH3进料量为40ml/min、410℃的条件下,氨气转化率由热催化法的7.8%提高至99.9%(32.4W),氨气完全转化的温度比热催化法降低了140℃;制氢能量效率由单纯等离子体法的0.43mol/kW-h提高至4.96mol/kW-h。2.催化剂在协同效应中占据主导地位。首先,催化剂能够回收利用等离子体放电电热而使反应物得到活化,提高制氢能量效率;其次,催化剂表面放电改善了等离子体放电效果,由不均匀的丝状放电转变为较均匀的微放电、增加放电区面积和放电电流,电子密度得到大幅度增加,使得反应物分子与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而被活化的概率增加;此外,催化剂表面放电使得催化剂能够直接利用等离子体区的活性物种。3.等离子体在协同效应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首先,用自行建立的等离子体脱附技术以及OES、FTIR和15NH3同位素示踪研究发现:等离子体区的活性物种(NH3*、NH2·、NH等)与催化剂表面吸附态的含N物种的相互作用(Eley-Rideal过程)能够促进产物N物种的脱附,解决了催化剂被强吸附N原子毒化(金属氮化物)的问题;其次,反应物NH3分子被放电活化成活性物种(以NH3*为主),且NH3*物种的浓度与氨分解活性有直接对应关系,由此判断NH3*物种易于在催化剂表面吸附活化。4.负载型催化剂的金属和载体种类对协同效应具有显著影响。首先,在Fe、Co、Ni和Cu四种金属催化剂中,Co为最佳活性组分,其金属-氮键(M-N)强度适中,即:易形成又易断裂,有利于催化循环,且催化剂表面中间态物种浓度及表面放电面积较大,有利于表面化学反应的发生;其次,在等离子体环境下,载体的相对介电常数显著影响其等离子体催化氨分解协同能力,是选择等离子体催化体系中催化剂载体的重要依据。5.改进催化剂制备工艺可使等离子体催化氨分解的转化率和制氢能效分别提高40%和2倍多;等离子体催化体系更适合选用高进料速度(~200ml/min);催化剂用量存在最佳值(体相Fe基催化剂10g);在等离子体环境下,助剂KCl、KNO3、La(NO3)3、 Ce(NO3)3改性催化剂反而使其氨分解反应活性降低,有别于热催化研究。
其他文献
本文在前人总结的基础上,从文化的角度对英汉委婉语的形成与异同进行了对比,并得出结论:尽管英汉委婉语中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性,但因为宗教、思维和语言等具有自身的特点,英汉
大众传媒作为采集和传播各类信息的专门机构在现代信息爆炸的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反映着社会变迁的方方面面,自身也处于社会变革的风口浪尖。这使得要求其承
<正> 目前,美国研制一种“空气食品”,它是按照一定比例调配,包含有多种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悬浮微粒。 这种微粒储存在一种类似喷雾器的器具
期刊
啤酒具有一定的内源性抗氧化能力可以清除自由基。利用分光法测定啤酒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来表示啤酒的抗氧化能力,以评价其老化程度,结果显示清除率与老化程度之间有相当
本文是在《应对气候变化的煤炭资源低碳化利用理论与政策研究》课题及当前研究热点和山西省所处发展阶段的基础上确定选题的。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资源生产基地之一,丰富的
大学英语教学中,恰当的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懂得如何有效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对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掌
随着大量历史考古文物的发掘与发现,大理国时期古代云南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不仅拥有历史史料证据,更具备了丰富实物考古资料的印证。从考古文物资料及相关史料来考察,大理国
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依靠的是资源的大量消耗,在经济取得阶段性良性增长的同时,资源消耗过度、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也成为随之产生的挥之不去的问题,随着问题的突显,我国的能源-
本文探讨了农村高中英语课堂立足教材有效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策略实践研究,提取教材精华,转化成听说训练的有效资源,采取"输入——吸收——输出"的教学模式,利用多种形式、手
第一人称代词活用的现象在英语励志演讲中十分常见,本文从语用学及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以奥巴马《无畏的希望》和林肯《葛底斯堡演讲》为例,对两篇演讲中复数第一人称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