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外融资,是指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未予反应的融资行为。近年来在以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为主的金融工具创新浪潮的推动下,我国的表外融资快速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巧妙地运用复杂的表外融资方式来筹集资金,这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学术界和监管部门也开始系统地对表外融资的动因、表现形式等开展了研究。但是现有的表外融资研究都主要集中在银行表外业务或者诸如企业租赁、资产证券化等表外融资方式的确认、计量、披露和操作规范方面,并且这些研究大多都停留在理论层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其一方面是由于缺乏对该研究的重视,另一方面是由于相关数据的难以获得。 本文从相关理论基础出发,简要介绍了表外融资的定义、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动因;大概地介绍了经营租赁及其表外影响;在前人研究成果和融资结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的非金融机构的表外融资所受到了企业融资结构怎样的影响,企业适当的增加表外融资是否会提升企业价值两个方面的问题;揭示了表外融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改变融资结构降低资本成本,直接增加企业投入以及通过其所传递的会计信息影响市场对企业的判断,和通过给管理者带来经营积极性和压力,进而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三个方面。并从经营租赁入手,选取2009-2013年所有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对上述理论分析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基本验证了本文所进行的理论分析。 最后,通过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的研究,文章得出以下结论:一方面,出于节约融资成本,提高现金流,隐瞒真实财务状况的考虑,融资结构中资产负债率高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进行表外融资。另一方面,合理地进行表外融资有助于提升企业价值。本文最后提出了三点政策性的建议:一是通过监管部门、会计准则制定者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完善现有的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确保推进会计准则及相关制度的完善;二是通过坚持创新同监管协调发展及提高表外融资信息透明度来加强监管,保证表外融资的健康发展,提高监管能力,鼓励表外融资;三是通过加强会计信息披露,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及改进薪酬体系,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强化债权人保护等方式保障资本市场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