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经》的政治思想探析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sy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平经》是早期道教的经典,也是一部包含有丰富思想的理论著作。学术界对于这部书的讨论,意见相当分歧,尤其是其中的政治思想,更是众说纷纭。笔者在参考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思维视角,力图对《太平经》的政治思想作一系统的探析、梳理,以期能还原《太平经》的政治面貌。  《太平经》政治思想的产生,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很大的关系。东汉时期自然灾害连年不断,生灵涂炭,这样,图谶之学应运盛行;东汉朝廷政治腐败,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社会动荡不安,极不太平;再加上当时的上书拜官习俗,《太平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另外,《太平经》的政治思想还有其一定的理论渊源,例如道家、墨家、儒家思想都对《太平经》的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第二、三两章重点探析了《太平经》的政治理想——“太平世界”,以及为建构“太平世界”而提出的种种政治策略。《太平经》所设想的“太平世界”是人人都向往的美好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财物共有、人人劳动、相爱互助,没有刑罚。虽然,这个政治理想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太平经》的作者们却围绕着这个政治理想,为了建构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世界,提出了“文治太平”、“君臣民并力同心”、“民本”和“德治”的政治理论,并提出了种种具体的政治措施,例如“尚德省刑”、“选贤任能”、“考核官吏”、“反对厚葬重丧”、“反对残害妇女”等。  本文最后一章主要分析《太平经》的历史评价和现代启示。虽然,《太平经》的政治思想受当时条件的影响,还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剥削制度的根源,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却是代表了广大农民的利益,是先进的思想,也正因为此种原因,《太平经》的政治理想成为后来农民起义的理论武器。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太平经》的政治思想在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伟大历史实践中依然发挥着启迪与借鉴作用。
其他文献
实践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构原则,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主义和谐卒十会思想承载了这一实践晶质。文章主要从二个方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其中第
高发人群是指社会上的一些具有某种危险性高的特征的人群组合,例如癌症高发人群、自杀高发人群等,这种现象在生理、心理、行为等多种层面中存在,对于高发人群的研究有利于规
实践是人类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更是马克思哲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哲学的本质规定。但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概念和实践哲学都不同于其它实践哲学。因此,有必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