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考察“隔”字句的共时特征以及历时发展变化规律。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以及理论支撑等。考察“隔”字句使用及发展演变情况,主要从共时特征、历时演变与发展动因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一对“隔”字句的共时特征进行描写和研究。按照“隔”能否单独充当谓语中心,将“隔”字句分为“‘隔’+NP”与“‘隔’+其他”两大类,根据句法成分的不同,由两大类再细化出诸多小类,然后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角度进行考察验证,探索“隔”字句的使用规律,除此之外,还考察了“隔”与动态助词“着/了/过”配合使用情况,得出:“隔”只能与动态助词“着/了”搭配,不能与“过”搭配;“隔(着)+NP”的后续成分优先选择表示空间距离的NP;“隔(了)+NP”的后续成分优先选择表示时间距离的NP。二从历时的角度考察了“隔”字句的发展演变情况。首先,根据“隔”的句法语义特征,将历时分为先秦、两汉、六朝、唐宋和元明清五个时期之后再分别进行考察,在对语料进行穷尽性分析的基础上分期制表格然后比对,最终我们得出:六朝以前,“隔”字句主要是单独作谓语中心,宾语的语义类型主要是处所宾语,“隔”字句中主语表具体的行为动作。六朝以后,“隔”与其他词语构成连动式充当谓语比例逐代增加,宾语的语义类型也开始分化为处所宾语和时间宾语两大类,“隔”字句中主语可以不是动作的发出者,“隔”仅表示静态距离之问的关系。三通过“隔”的历时变化的轨迹,探求“隔”字句历时变化的动因,同时考察“隔”义的虚化倾向。首先从“隔”是否单独充当谓语中心以及能否带宾语的角度出发,得出影响“隔”字句的发展演变的第一个动因:音律配置。然后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隔”义项的变化延展轨迹,得出:“隔”字句的发展轨迹符合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机制。除此之外,我们还从句法位置的发展演变以及词义发展变化两个角度考察动词“隔”义的虚化倾向。得出:“隔”已经有了介词化倾向,已经位于虚化链的最低端。四为结论部分。通过上文不同角度的探讨,结合具体语料进行分析,总结出“隔”字句的共时特征、历时发展变化规律以及发展变化的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