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广西西部地区壮族和云南西双版纳傣族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内容涉及这两个民族社会历史发展的诸多方面,成果很多。本文是针对广西西部壮族和云南西双版纳傣族的封建领主制度作对比研究。文章共分为五章。第一章论述了桂西壮族与西双版纳傣族封建领主制的发展概况。此章分三节阐述了桂西壮族和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的自然地理情况,并着重分析了两地封建领主制度的萌芽、发展成熟和消亡的过程,对影响这个过程的客观原因作了简要的说明。第二章至第四章的内容从桂西壮族和西双版纳傣族封建领主制度下的政治制度、等级制度、政权组织、经济体制、宗教制度等方面对二者的封建领主制度进行比较,是本文的重点所在。第二章从二者封建领主制的政治制度、等级制度、政权组织和法律制度等几个涉及封建领主制度政治要素的主要方面进行论述和比较,试图通过对封建领主制的上层建筑诸方面的分析来比较封建领主制度的异同,并对这种异同作了原因分析。第三章对桂西壮族和西双版纳傣族封建领主制存在的经济体制进行比较,从土地制度、封建地租与特权剥削等方面剖析二者之间的异同,指出在同一种政治制度下,两地经济体制的差异性的存在是两地封建领主制度发展历程不一致性之根本所在。宗教在二者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虽然不是起决定性作用,但对封建领主制度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在西双版纳傣族地区最为突出。第四章概述了桂西壮族和西双版纳傣族封建领主制下的宗教信仰情况,并对宗教制度进行了比较,辩证地分析了宗教在封建领主制社会中的作用,认为:宗教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有两面性,既要看到宗教存在的消极作用,也不能忽视宗教在推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及其存在的可行性。第五章为本文的总结论述部分,通过前文各章节对二者诸多方面的异同点分析与比较,指出社会形态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不一致性可抽象为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不一致性,这种不一致性会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进行不同程度地调节,使之趋于一致。具体到桂西壮族地区和西双版纳傣族地区,则是因其历史发展条件差异而导致在封建领主制下又存在着各种差异。首先,二者的封建领主制度存续多年与其所在的地理位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两地自然条件差异造成封建领主制发展不同,桂西的土地比西双版纳相对贫瘠,社会生产力的低下,封建领主剥削重,农民反抗意识强,社会矛盾更易激化,因而更容易从内部促进发生社会变革,从而加快封建领主制的消亡;而西双版纳傣族地区则是因为具备了较为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可耕种资源,虽是广种薄收,但也不影响农民的生活质量,农民生活富庶而安逸,加之封建领主剥削的隐蔽性,封建领主与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不是很尖锐,封建领主的统治得以长期稳固地发展。再者,两地地理交通差异导致外来经济与文化对封建领主制的冲击不同,进而导致桂西壮族和西双版纳傣族封建领主制发展情况不同。桂西左、右江沿岸水运交通发达,自古便是大西南地区通往广东和东南亚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宋朝至明清年间,桂西地区外来移民进入的人数不断增加,加之明清之际粤商西进之影响,桂西社会经济和文化受到外来冲击远比西双版纳强,地主经济得以更广泛地在桂西地区的发展,造成封建领主制度的冲击和消亡,而西双版纳却正好相反,交通不便利致使封建领主制得以长期较为稳固地保存和发展。其次,外力的作用对封建领主制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西双版纳位于西南边陲,历史上是外敌入侵的要冲,多次经受外敌入侵,长期的战乱,使西双版纳遭受了严重的创伤,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造成西双版纳傣族社会长期停滞在封建领主制阶段。同时,封建领主对当地土民之间的矛盾也因这些外国势力入侵和封建土司举全力对外作战而得到一次次转移和缓解,客观上支持了封建领主制度的存在和发展。而桂西地区由于便利交通带来的商品经济贸易、鸦片种植与贸易的发达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向前发展,给封建地主制经济以发展的空间,导致了桂西地区封建领主制的消亡。第三,不同的民族心理特征对于外来经济文化的接受度不同,也对两地封建领主制发展的差异有一定的影响。壮族是个开放而宽容的民族,对外来文化是一种包容的态度,更容易促使社会的变革和发展。西双版纳自然地理条件优越,让人安于现状,排斥外来的经济与文化,社会发展缓慢,导致西双版纳傣族社会长期处于封建领主制的发展阶段。总之,全文通过论述桂西壮族和西双版纳傣族宋代至解放初期封建领主制萌芽、形成、发展、衰亡的发展历程,通过比较的研究方法,比较桂西壮族和西双版纳傣族两个相近似的民族地区在封建领主制这一社会形态中的异同和形成这种异同的内在因素,冀此来认识两个民族社会发展进程中所经历的共同规律,发现这两个民族各自经历的特殊历程。这为丰富壮族和傣族封建社会形态研究的领域,弥补民族研究的不足,探索南方民族社会发展的规律,为壮傣族社会的发展服务提供参考借鉴;同时,这对于进一步把握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规律,充分发挥边境区域经济的区位优势、规避劣势,加快和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以及泛东南亚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现实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