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工权论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QINXIAOTIAN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罢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罢工包括政治性罢工和经济性罢工,而狭义的罢工仅指经济性罢工。罢工权是劳动者享有的在一定条件下以集体停止工作的方式,要求雇主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报酬的权利。其实质是劳资纠纷,是劳资双方经济利益矛盾的体现。罢工权的理论基础源于生存权和劳动权思想,罢工权是一项宪法性权利,本质上为经济权利,属于社会权的范畴。罢工是市场经济下的正常现象,也是我国目前较为普遍的问题。回避罢工不能解决争议,并将衍生更严重的问题,实施罢工权立法,罢工会有所遵循和规范。在有罢工权立法的绝大多数国家,政治罢工几乎都是禁止的,我们不应将罢工问题看得过于敏感,错误地将其与政治紧密相连。我国罢工呈现出快速增长性、自发性和经济性的特点,但是我国立法却没有确立罢工权,因此,我国罢工现象的存在与罢工权立法缺失之间存在着三大困境:法律困境、现实困境和国际交流困境。究其原因可以从历史、观念的影响,政治发展水平的制约和权利意识的薄弱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我国立法确立罢工权具有极大的必要性,确立罢工权是解决劳资纠纷、平衡双方利益的需要,是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我国履行国际义务的需要;我国立法确立罢工权还具有现实的可行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罢工权的确立提供了经济基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发展为罢工权的确立提供了法律保障,国外罢工权的实践为我国罢工权的确立提供了经验借鉴。为此,我国罢工权立法体系可以从宪法和法律层面进行构建,在法律层面又着重劳动法层面的构建,工会法层面的构建和《罢工法》的构建。
其他文献
本文综合民俗学、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法与历史学的文献法,将妈祖信仰视为特定区域社会文化体系的构成部分,系统考察广东妈祖信仰的历史变迁、地域特性及其在地域历史结构过程中的
学位
我国能源的供应与消费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越演越烈的能源问题与本届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为了确保能源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
法律援助是指国家或特定社会团体对承受法律服务费用有困难的自然人免费或是减费提供法律方面的一些服务和帮助,维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以实现司法公正。对法律援助与其相近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