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难产、过期妊娠、高危妊娠等因素仍是严重威胁母婴安全的重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采取主动的促分娩措施,促分娩包括引产和催产两方面。临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机械性治疗、剖宫产等几类方法,但这些方法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副作用。因此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引产催产方法,促进分娩的发动和进行是产科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文献资料显示,无论是古代医家针灸下胎的用穴,还是现代妇产科临床引产催产用穴,合谷、三阴交使用频率居首位。现代临床中常电针合谷、三阴交以增强针刺促分娩的作用。临床实践证明,针刺手法是决定针刺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电针治疗中时常通过改变电针的各种参数来模拟不同的针刺手法。电针参数包括波形、波幅、波宽、频率、节律和持续时间。前期实验证实电针留针时间及间隔时间不同,促分娩效应不同,说明电针刺激参数对针刺效应有明显影响。以往研究表明,频率是很关键的电针刺激参数,不同频率的电针作用机理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应。在此基础上,本实验试图通过比对不同频率电针对子宫收缩活动及内分泌的影响,来寻求最佳的促分娩电针频率,并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临床合理选择电针刺激参数促分娩提供科学依据。 本试验以健康成年 Wister 大鼠为研究对象,以电针为刺激手段,设正常对照组、妊娠对照组、2 赫兹组、20 赫兹组、50 赫兹组、100 赫兹组共六组,先针合谷 20 分钟加针三阴交 5 分钟后起针,测定了子宫收缩强度、频率及收缩力,血清 E2、P、TXB2、6-K-PGF 含量及 E2/P 值、T/P 值,结果表明: 1. 起针后 20 分钟内,四种频率对子宫收缩频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对子宫收缩强度和收缩力则有显著差异,50 赫兹组子宫收缩强度和子宫收缩力较其它三组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其它三组间无显著差异。 2.四种频率均可提高子宫收缩频率,使其较针前升高。四种频率对子宫收缩强度、收缩力呈现不同影响,50 赫兹组子宫收缩强度、收缩力均较针前升高;2赫兹组和 20 赫兹组较针前子宫收缩强度下降,子宫收缩力无明显变化;100 赫兹组较针前子宫收缩强度下降、子宫收缩力下降。 3. 50 赫兹组针合谷期间子宫收缩力明显上升,加针三阴交后宫缩力下降,起针后迅速上升;100 赫兹组针合谷期间子宫收缩力呈下降趋势,加针三阴交后上升,起针后迅速下降。说明 50 赫兹电针合谷可增强子宫收缩力,100 赫兹电针合谷可抑制子宫收缩力;50 赫兹电针三阴交可抑制子宫收缩力,100 赫兹电针三阴交可增强子宫收缩力。提示针刺下胎时应对二穴施以不同频率。 4. 不同频率均可致血清中 E2、TXB2、6-K-PGF 含量增高,对血清中 P 含量和 E2/P 值、T/P 比值呈现不同影响。20 赫兹、50 赫兹、100 赫兹组子宫收缩活动的变化与血清中 E2/P 值、T/P 值的变化一致,说明 20 赫兹、50 赫兹和 100 赫兹电针对子宫收缩活动的影响是通过调节血清 E2/P 和 T/P 的平衡而起作用的,说明了针灸的整体调节作用。提示,E2与 P、TXB2与 6-K-PGF 动态平衡关系的维持较<WP=3>2 不同频率电针对晚孕大鼠子宫收缩活动及其机制的研究单个物质的升高与降低对分娩影响的意义更重大。 基于以上现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不同频率电针均可提高子宫收缩频率,对子宫收缩强度和宫缩力呈现不同影响,50 赫兹组促分娩的效果最佳,其子宫收缩强度、频率、收缩力均较针前升高,较其它三组也显著增高;50 赫兹电针或 100赫兹电针作用于合谷、三阴交可使二穴产生拮抗作用。提示针刺下胎时应对二穴施以不同频率。 因此认为临床应用合谷、三阴交穴促分娩时,如二穴使用同一频率应选择50 赫兹;如对二穴施以不同的频率,50 赫兹电针合谷 20 分钟,加 100 赫兹电针三阴交 5 分钟,会取得最佳促分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