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改革完善与模式设计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sk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陪审制度作为一项司法民主制度,在当代世界各国得到了普遍应用。陪审制度是国家审判机关吸收非职业法官参与案件审判的制度。从清末变法中的陪审制度萌芽,到2005年5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正式实施,它几经变迁,在我国今天进行的民主政治建设和司法改革中,其维护司法民主与公正的固有价值又被重新重视。但是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陪审员的选任不规范,“陪而不审”现象严重,各地法院的陪审工作发展不均衡,人民陪审员职业化等等。笔者认为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立法层面、操作层面不完善,模式设计不合理。本文提出从宪法上确立人民陪审员地位,立法上对人民陪审员的分类、任职条件、职责范围、陪审方式加以规定,操作上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与实施细则,陪审模式上设计参审制和专家陪审团结合的模式等方法和观点,以期能引起专家学者对人民陪审员制度更多的关注和研究。全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从陪审制度发展、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运行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陪审制度的改革完善、我国人民陪审员陪审制度的模式设计构想这四个方面,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研究方法,叙述了陪审制度的起源,比较了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陪审模式的不同,回顾了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我国人民陪审制度运行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从我国的司法实践出发,提出从立法上、操作上、陪审模式上改革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方法和观点。以期从立法的角度确立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地位,从立法上对人民陪审员分类,并按分类确定任职条件,规定人民陪审员的任期和参加陪审方式,明确人民陪审员的职责;在实际操作中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与实施细则,实行陪审式合议庭的责任制,分类选拔与管理好专家型人民陪审员与民意型人民陪审员,确立参审制与专家陪审团相结合的陪审模式,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确保人民陪审员能够切实履责,使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体现其存在价值。
其他文献
因为中国和日本的持续交流,现在中国社会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日语来的借用词,而其中又以借形词为数最多。本论文主要研究日语借用词,对其中的日语借形词特别加以阐述。文章开头,详细
一百五十多年来,众多学者对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的研究十分重视,相比之下,对她的诗歌作品却很少有人作过正式的批评研究。仅仅关注作为小说家的艾米莉,而忽视其首先
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濒危语言图谱》,全世界有7000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的语言将在本世纪消亡,80%~90%则在未来的200年灭绝。相比之下,动
安全防范系统是博物馆智能化系统中最重要的系统之一。结合某博物馆新馆工程实际,介绍了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的总体设计需求及设计原则,详细阐述了安全防范系统各子系统的具体
对我院收治的100例阑尾炎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试验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96%患者疗效确切,高于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投资不足、前期工作深度不够、项目管理不规范及未能建立良性循环的管理体制是影响其加固进度及质量的主要原因。本文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