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实际蒸散发模拟与植被用水可持续性分析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典型的生态敏感区,同时存在着干旱与水土流失严重两大问题。近年来,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下,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但黄土高原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分是制约其植被恢复的主要因素,而维持降水和实际蒸散发之间的平衡则是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基于此,本研究借助Budyko理论框架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1990-2014年年际水量输入输出平衡特征的变化过程,同时使用SEBAL模型估算典型水文年内区域月实际蒸散发量并识别区域月尺度的水量收支特征,最后引入雨水资源化指数(RUP)对现状条件下植被耗用水状况进行研究,为有关部门重新思考或修改现有的绿化措施和水土保持规划提供依据,使黄土高原生态得到保护的同时,社会和环境也可持续发展。本论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利用Budyko水热耦合平衡框架对黄土高原地区1990-2014年水量输入输出平衡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年均降水量为451.6 mm,增长率为1.91 mm/a;年均实际蒸散发为374 mm,也呈显著上升趋势,增长率为1.33 mm/a。从空间分布来看,实际蒸散量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同时,实际蒸散发高值地区(AET>400mm)也从39%(1990年)增加到73%(2014年)。然而,在研究期间,年均潜在蒸散发并没有明显的变化。(2)由于黄土高原地区年内降水分布严重不均,所以仅在年际尺度上分析植被耗水的可持续性略有不足,基于此,本研究中引入了基于能量平衡方程的遥感蒸散发模型-SEBAL模型定量分析了降水和实际蒸散发量的年内分布情况,识别年内不同月份水分耗补特征。三个典型水文年内1-4月,11-12月的当月降水供给均无法满足用水消耗。尤其在春季(3-4月),实际蒸散发通常远高于降水,这表明春季干旱应是黄土高原植被生长的潜在威胁。(3)根据实际蒸散发的估算结果,本研究引入雨水资源化潜力指数(RUP)对黄土高原植被恢复过程中植被水分利用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并分析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雨水资源化潜力指数(RUP)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地区,RUP呈显著上升趋势。在1990-1999、2000-2004、2005-2009和2010-2014年四个阶段,RUP的平均值分别为0.132、0.137、0.149和0.163。而RUP与NDVI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随着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区域土壤水和径流量占降水的比例也持续上升,这是由于降水量的上升速率高于实际蒸散发所导致的。基于以上结果,可以得出近年来土壤水和径流量随着植被恢复而增加,未来的蓝水资源应该会更加丰富。(4)采用Era-Interim三种不同深度的同期土壤水含量以及24个水文站点的实测径流数据对文章结论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研究期内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水并未发生明显变化,而2002-2012年大部分水文站点年径流量呈现上升趋势,前人研究虽表明2000-2010年平均年径流量相比1960-1969年和1990-1995年两个阶段径流量呈减小趋势,但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恢复期在2000年之后,所以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和生态恢复不大可能是造成黄土高原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相反,植被应有涵养水源的作用,阶段性实测径流的减小应归因于淤地坝、水库等其它人类活动等影响。
其他文献
提倡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翻转课堂以其独特而新颖的教学模式进入到高中课程改革中,既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又转变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缺失水景的古典园林几乎没有,凡是构筑起来的园林,自然界中的多种水源都被融入到了园林之境的设计之中,这就是所谓的理水。理水可以说是中国园林的灵魂与命脉,这
对南方电网"西电东送"天广三回、黔电送粤两个通道接入广西电网后的网架安全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和研究,找出电网的薄弱环节,提出一次、二次系统需要采取的措施.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随着肾功能的变化,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与钙磷代谢的关系。方法将69例CKD 1~5期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20例健
目的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护理方法,并就其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提高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护理质量。方法通过系统随机选取,回顾性地研究分析近些年来我院收治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