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肿瘤防治研究的重要优势,也是临床肿瘤综合治疗的手段之一。临床实践表明在恶性肿瘤的病情进展和治疗过程中常会出现中医虚证的表现,而阴虚证作为中医虚证的一个基本类型,自然成为关于证的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中西医结合临床表明肺癌是容易引起阴虚症状的典型疾病之一,也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早期肺癌没有特异性症状,临床确诊时大多数病人已是处于中晚期,治疗效果很差。许多晚期肺癌病人常伴有阴虚证,致使患者机体免疫力降低,增加治疗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速病人的死亡。因此掌握中医阴虚证在肺癌等疾病过程中的发生发展规律,了解肺癌病人出现阴虚证时体内发生的病理生理变化规律及其产生的分子机理,对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很大价值。有关阴虚证本质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申维玺、孙燕等运用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在国内外首先提出了:阴虚证的本质是细胞因子,其基本发病学机理是由于机体在各种致病因素的损害作用下,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肿瘤坏死因子(tumour necrosis factor,TNF)等炎性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增强、抗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等不能有效与之拮抗,导致细胞因子基因表达调控失调,引起细胞因子网络紊乱的结果。抗炎性细胞因子主要由TH2类细胞产生,主要的抗炎性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0,IL-13)、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nterleukin-1 receptorantagonist,IL-1Ra)等。其中白细胞介素的研究仍然是目前关注的热点。本实验是从肺癌阴虚证入手,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肺癌阴虚证与抗炎性细胞因子的关系,研究抗炎性细胞因子在肺癌阴虚证患者体内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目的探讨肺癌阴虚证与抗炎性细胞因子的关系及不同疾病阴虚证抗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研究分析抗炎性细胞因子在肺癌阴虚证患者体内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1.肺癌阴虚证抗炎性细胞因子蛋白表达分析:选择40例肺癌病人,收集其术后肺大体石蜡包埋组织材料,按有无伴发阴虚证分为肺癌阴虚组(20例)和肺癌无阴虚组(20例)两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中肺组织细胞内IL-4、IL-10、IL-13的蛋白表达情况。2.肺癌阴虚证抗炎性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分析:根据有无合并阴虚证选择6例恶性肿瘤病人,包括1例肺癌阴虚证病人、1例肺癌无阴虚证病人、1例结肠癌阴虚证病人、1例结肠癌无阴虚证病人、1例胃癌阴虚证病人、1例胃癌无阴虚证病人。采用美国Affymetrix公司Human Genome U133 Plus 2.0 Array芯片检测肺癌阴虚证病人及肺癌无阴虚证病人外周血主要的抗炎性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情况,分析肺癌阴虚证时抗炎性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变化规律,同时检测了胃癌及结肠癌阴虚证病人及无阴虚证病人的抗炎性细胞因子基因表达情况,分析不同癌症伴阴虚证时抗炎性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3.统计学分析:免疫组化结果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两组间的差异进行χ~2检验,取α=0.05为显著性检验水准。结果1.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肺癌阴虚证组肺组织内IL-10的蛋白表达高于肺癌无阴虚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3在肺癌阴虚证组肺组织内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的表达水平在两组中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别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2.基因芯片结果显示:1)与肺癌无阴虚证病例相比,IL-10基因在肺癌阴虚证病例中的表达上调,IL-10Rα、IL-10Rβ、IL-1Ra及IL-13Rα基因在肺癌阴虚证病例中的表达下调,而IL-4、IL-4R、IL-13基因在肺癌阴虚证病例中的表达无明显变化;2)与胃癌无阴虚证病例相比,IL-1Ra基因在胃癌阴虚证病例中的表达上调,IL-4、IL-4R、IL-10Rα、IL-13Rα基因在胃癌阴虚证病例中的表达下调,而IL-10、IL-10Rβ、IL-13基因在胃癌阴虚证病例中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3)与结肠癌无阴虚证病例相比,IL-1Ra、IL-4R、IL-10Rα、IL-10Rβ基因在结肠癌阴虚证病例中的表达下调,而IL-4、IL-10、IL-13Rα基因的结肠癌阴虚证病例中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1.IL-4及IL-4R在肺癌阴虚证时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2.IL-10在肺癌阴虚证时的表达水平有所升高,而IL-10R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3.IL-13、IL-13Rα及IL-1Ra在肺癌阴虚证时的表达水平降低。4.肺癌阴虚证的发生发展与部分抗炎性细胞因子或其受体的表达下调有关。5.阴虚证时部分抗炎性细胞因子表达降低致使抗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减少,或因抗炎性细胞因子受体表达下调使抗炎性细胞因子不能通过受体发挥作用,从而引起炎性细胞因子活性相对或绝对升高,导致细胞因子网络紊乱,从而引起阴虚证的各种临床表现。6.不同疾病阴虚证时体内抗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具有一定的异质性,抗炎性细胞因子在不同疾病阴虚证时的表达变化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