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增长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金融结构也发生很大改善。尤其是最近几年,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回落以及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传统金融行业转型压力逐渐凸显。这是“新常态”经济背景下金融改革的现实需求,也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良性刺激所致。而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创新的代表,其中第三方支付、P2P、众筹等互联网金融业务对传统的银行、券商和保险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从而对我国金融结构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着重研究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金融结构如何影响经济发展。本文选取2007年1月—2016年12月的全国季度数据,以国内生产总值作为经济发展变量,以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代理变量,并从金融结构方面出发,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VEC模型分析和稳健性检验,初步探究我国互联网金融、金融结构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是:1、互联网金融短期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不明显,但长期可以通过改变银行存贷规模及利润,倒逼证券公司转变盈利模式,改变保险公司经营模式,降低经营成本等影响金融结构,进而促进经济发展。2、传统金融中介机构(银行、股票市场、保险市场)和货币供应量都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并且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中介机构替代作用小,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融合空间。3、对互联网金融进行有效的监管和适当的引导,并且需要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大力支持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本文的创新点是:基于互联网金融的视角,分析互联网金融对于金融结构的影响以至于影响经济的发展。主要的不足之处是数据收集问题,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统计数据不完整,很多数据资料无法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