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管干部原则是中共中央颁布的《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应坚持的六条基本原则中最为重要的一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与核心,是我国长期处于执政地位的党。党管干部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组织保证,是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一条重要原则,更是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不同的历史时期,党所面临的任务与环境不径相同,党管干部这一原则所表现出来的内涵便有了不同的实现方式与表现内容。在现代社会中,实现党的指挥领导,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是最根本的保证,是我党永葆先进性的重要保证,而党管干部就是从党的领导原则中衍生而来的,党的领导主要包括思想领导、政治领导以及组织领导;从中国共产党几十年的革命建设的实践来看,这一原则是始终统一不变的,且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取得成功的组织路线中的保障。党管干部原则的形成主要分为如下几个阶段,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还处于不执政的地位,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扮演着革命党的角色。这一时期,党的干部工作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日趋成熟的过程,培养和造就了一支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的高素质的各级组织和军队的领导干部和骨干力量队伍,为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党加强对干部的选拔、培养与教育,干部路线和干部工作的原则以及一些具体政策逐步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变成了执政党,主要任务由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转变为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这一阶段,国民经济的恢复到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逐步走向计划经济体制的道路,这对于干部的统一管理和配置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使得这一阶段的干部人才工作体现出了鲜明的计划经济的特征。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实现了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提出了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方针,并从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这一关键问题入手,全面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干部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国家由此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十四大提出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民主政治相适应的、符合机关、事业和企业单位不同性质和特点的分类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逐步实现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为促进和确保各级领导班子和整个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为使各行各业优秀人才能够健康成长、脱颖而出和充分施展才干提供有效的制度保证。回顾这些年党的历程,深深感到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发生的深刻变化和取得的巨大成绩。概括来说:一是在改革实践中创造了一套中国特色人才理论;二是建立了一套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相适应的民主、科学、法治的干部人事制度;三是形成了一支规模宏大、素质高的干部队伍。但近年以来,社会主义在发展市场经济和建设民主政治的过程中,关于如何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有部分人在认识上出现了偏差,也造成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干部队伍缺乏灵活性与系统性;管理权限过度集中;管理主体过度单一;管理形式过度僵化等。这样做带来的后果是选人用人上的弊端,无法有效抑制贪污腐败现象,容易产生干部对上级领导的个人依附,也严重危及党的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强烈使命意识、勇于担当使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牢记党的历史使命,是我们党91年以来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原因。中国共产党在社会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地位,是中国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稳步前行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全球地位,但能否巩固以往的成果并不断获得进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状况,取决于党管干部原则的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首先,变集中管理为民主管理。提高党政干部管理工作水平,科学化是核心,制度化是保障,而民主化则是基础。没有民主化,也就没有科学化,制度化也会失去意义。其次,变封闭管理为开放管理,要求我们党用开放型的领导方式与方法,学习和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积极成果,将科学化的理论与方法运用于干部管理工作之中。党管干部原则与科学化管理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最后,变单一化管理为多元化管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注重从生产力状况看问题,允许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这就必然要求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的多元化与多样性。党管干部原则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推荐和管理好重要干部,党管干部原则需要通过法制法规来加以保证,同时党管干部本身也需要通过法制来加以规范。这就要求我们在过程中摒弃以往单一化的管理方式向多元化的管理模式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