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由三章组成,前两章主要叙述了云南产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根、云南产粉葛(Pueraria thomsonii Benth.)根的化学成分研究,第三章综述了近30年来葛属植物的研究概况。利用吸附树脂、正相硅胶、反相硅胶、凝胶柱层析等分离手段,结合波谱技术,从以上两种药用植物中共分离得到了38个化合物(不重复化合物25个),化合物结构类型涉及黄酮、三萜、甾体、生物碱等。野葛及粉葛同属豆科葛属植物,为“商品葛根”的主要来源。因葛根素含量的差异,2005版《中国药典》首次将二者独立为两项。目前,市售的含葛根的药品或保健品多采用葛根素、葛根总黄酮或葛根提取物作为原料,由于缺乏确定性的检测指标,使质量难于控制。粉葛与野葛相比,葛根素含量较低,市售价格却略高,临床用药更习惯于粉葛。基于云南省粉葛与野葛的原料优势,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为活性研究及含葛根保健品及药品的质量控制提供物质基础,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云南产野葛药材为豆科植物野葛P.lobata的干燥根。从该药材的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了19个单体化合物,结构类型涉及异黄酮、异黄酮苷、黄酮苷、葛酚苷、生物碱、三萜、甾体、脂肪酸等,其中补骨脂异黄酮(9)为首次从药用部位根中分离得到,橙皮苷(8)、5-Hydroxy-2,3,4,5-tetrahy-dro-1H-benzo[c]azepin-1-one(12)、4-O-β-D-吡喃葡萄糖氧基苯甲酸(16)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云南产粉葛药材为豆科植物甘葛藤P.thomsonii的干燥根。从该药材的乙醇部分分离得到了19个化合物,化合物1、3、5、7~8、10~19均是首次从该种中分离得到,Trans-p-coumaroyl glycolic acid(15)为一新天然产物,结构类型涉及异黄酮、异黄酮苷、三萜、葛酚苷、甾体、脂肪酸等。第三章从资源分布、本草记载、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综述了近30年来葛属的研究概况,以期为该属植物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