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篇论文主要研究了语言课堂上所发生的行为,特别是教师的提问行为。通过对课堂的观摩,从教师提问引发的学生语言输出具体分析教师提问的互动特征并揭示抽样初中学英语教师提问使用状况,从而为英语教师教育中提高教师运用英语的能力的必要性提供实证证据。以课堂为中心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课堂中的互动行为以及课堂中语言的习得过程,例如课堂言语特征,教师话语,师生互动的模式,教师改错,交际策略,话轮模式,语码转换以及其他影响二语习得的因素(Richards and Plats,2004:64)。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对教师行为的研究表明教师话语在课堂话语中占很大的比重,而教师话语对语言教学的影响也逐步受到关注。教师话语中的教师提问因其频繁使用而被很多的研究者观察研究(Cormack,Wignell and Nichols,1998)。中国国内对教师话语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多偏向理论阐述,教师提问虽在国内的教师话语研究中有所提及但缺乏系统有深度的研究。此次研究主要是通过观察和分析四位中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中的提问行为,采用IRF(Initiation-Response-Follow up)分析模式分析课堂语言中的教师提问,并且结合Long(1985)的互动假说及Swain(1985)的输出假说阐明教师提问在课堂中的互动功能,主要解决四个研究问题:1.教师如何使用提问创造学生语言输出的机会。2.教师如何使用提问作为调整策略在互动获得意义协商。3.教师如何通过从学生回答诱发提问在意义互动中检查学生的语言问题。4.教师如何利用提问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并保持课堂互动。这篇论文的有两个现实意义.一方面揭示了抽样教师使用提问的情况并通过真实语料分析教师提问的互动特征及其功能,四个研究问题的讨论结果如下:1.抽样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展示性提问和参考性提问为学生创造语言输出的机会,抽样中学英语教师的使用展示性问题多于参考性问题,然而与展示性相比,参考性提问更为灵活可以刺激学生产生更多真实的语言输出。2.抽样教师中的教学过程使用提问作为互动的调整策略实现意义协商;在三种互动调整中,理解核实使用最多,澄清请求使用得最少,且并总体而言抽样教师使用提问策略来获得意义协商存在差异,有个别教师较少使用提问作为互动的调整策略。3.抽样教师可以利用从学生回答中诱发新的问题在互动中解决语言学习的难点。4.部分抽样教师能成功利用提问的转向来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参与到互动中,而个别教师则不能充分利用提问的转向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灵活的安排教学计划自然的过渡。另一方面通过此项研究,对于英语教师教育的启示如下:1.教师教育应强化教师的职业语言。2.建立有利于教师教育的教师话语语料库。3.教师教育应培训教师提问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