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多数企业的财务危机都是由财务状况正常到逐步恶化,最终导致危机的发生这样的一个过程。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企业的财务危机的发生也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财务危机会通过一些指标(如财务比率,股价,盈余管理程度以及其他财务衍生指标等)表现出来,这为利用一定的工具来捕捉这些信息从未对财务危机的预测提供了可能。上市公司作为众多企业中的重要群体,是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等利益相关者关注的焦点。其财务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建立一套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对各方来讲都是意义非常重大的。我国学者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已经对这一领域进行了的探索和研究,取得的成果是非常丰硕的。以往对于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主要采用财务报表上的财务比率来进行研究和构建,但是研究发现发生财务危机的公司高管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盈余管理行为,这些行为又会导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受到质疑。如果把盈余管理也加入到模型的构建当中是否会提高模型的预测准确率呢?本文旨在探讨盈余管理指标、财务比率以及其他相关变量对于企业财务危机的预测能力。通过构建三个财务预警模型,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代表各方面的变量所组成的各种模型对企业财务危机发生概率的预测能力。研究结果显示,就盈余管理指标来说,可操纵应计项目对财务危机发生的预测能力在不同模型下显著水平不一致,就财务比率来说,以现金流量比率对财务危机的发生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而由盈余管理指标、财务比率等变量所构建的财务预警模型有着较好的预测正确率,对财务危机预测正确率分别问前一年95.2%,前二年为82.5%,前三年为71.4%。因此,通过盈余管理、会计信息等变量构建的财务预警模型对我国发生财务危机的上市公司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最后本文对企业盈余管理的监管和财务危机的预防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希望监管部门能从盈余管理、财务比率和公司治理等方面综合分析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发生财务危机,而不是仅凭个别财务比率就判定其是否该被“戴帽”。也希望企业在平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处理财务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