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占据了总人口比例的10.2%,这一数据表明,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型社会。与此同时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在加快,这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失地农民的增加。在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增加的双重背景下,既有别于农民,又不同于城市居民的失地农民的养老,就应该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必须重视的问题。目前关于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失地农民保障制度和保障体系展开的。 目前关于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失地农民保障制度和保障体系展开的。这些宏观层面的研究所取得代表性研究成果,为我国失地农民养老的制度性研究奠定了基础,也指明了失地农民养老的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除此以外,农民失地后家庭关系、生产生活方式、生活环境、代际关系、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变化对于失地农民养老产生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本文选择合肥市郊一个的失地村H村作为研究的个案。文章首先对H村失地前后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对于这些变化进行了总结;其次介绍了从H村到L居养老方式的变化,并阐明了变化的主要原因;再次介绍了不同形式的家庭在失地后养老出现了新的问题,并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最后对失去土地后的家庭赡养与失地前相比,人们在观念、方式上发生的变化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对策:第一,要加大宣传力度。主要围绕失地农民中老人自身权益的政策和关于国家法律的宣传;第二,建立养老院。敬老院目前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相对于老年人口的增长,敬老院的发展却一直处于滞后状态,从数量到服务质量都很难令人满意,这对养老的社会化是十分不利的;第三,扩大养老保险的途径。因为传统的观念,使得人们对保险仍然有偏见,所以应该拓宽养老保险的渠道,是更多失地农民能加入进来,并从中受益;第四,发挥社区的作用。社区建设中,应保留并发挥原传统农村社区中的文化以及优良传统;加强社区对老年人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