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我国开始的改革到现在已经持续了20多年。在这场改革中,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正在从一个乡村—农业社会到一个城市—工业化社会的转变;从一个内向型、自我封闭的经济体系向一个开放型、国际化的经济体系转变;在这20多年里,我们创造了一个历史上少有的经济繁荣的奇迹。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在正经历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转型过程中,风险如果不能及时地对之加以预防和控制,社会公共风险就有可能演变为社会公共危机。对于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时期的我国政府而言,如何有效、及时的处理各种类型的风险已经成为今后一定时期内我国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挑战。本文以公共风险为切入点,鉴于我国风险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从中国政府管理SARS的公共危机,这一事件来看,是由于危机萌芽前期工作中抗风险出现了漏洞,风险防范力度不够,使风险进一步转化成为了事实上的危机。加强政府在风险潜伏中的预防,提高控制公共风险的应急能力来促进社会公共稳定是我国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责。对于中国来讲,目前已处于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起始阶段和社会转型时期,风险增多是必然的。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加强风险管理是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的问题,风险防控能力作为管理风险中的关键要素,是现代政府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同时还希望能从风险中找出发展与改革的契机,为构建和谐社会及小康社会,普写出新的篇章。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全面阐述了论文研究的背景和相关的国内外理论研究综述及论文研究的思路及框架。第二部分是创新最多的一点,根据相关理论知识自定义“公共风险”,研究它的内涵及其特性。并把它进行科学的分类,为下一步的分析研究做出了重要的理论铺垫。同时还对它进行了价值评价,进一步指出了它积极方面对我国行政管理的影响。第三部分结合公共管理理论,指出转型期公共风险呈现的特殊性,从而进行我国公共风险现状分析,包括转型期潜在的风险源成因环境分析、当前政府风险管理能力弱化表现形式、地方政府进行公共风险防控的必要性。第四部分根据此前的论述规划地方政府公共风险的防范方案、怎样设立应对公共风险的财政后备基金、怎样完善公共风险防控的信息系统等等。进行科学化的制度设计,并提出政府在公共风险防控中应注重的几个问题及政策建议。强化政府风险防控意识,完善与公共风险相关的制度,如信访制度,人民调解制度;制定风险管理的相关法律和机关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