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工程营造中物料管理的法律规制探析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pi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建筑业历史悠久,清朝营造法内容庞杂,其营造立法可谓集历代之大成。而在工程营造这一复杂的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物料”,它是各项工程的物质基础。对于工程营造中物料的研究具有政治、学术、文化等多方面的意义。本文主要采用历史文献的研究方法,以相关史料及营造立法为基础,对于清代工程营建中的物料环节作了较为细致的研究。本文由引言、主体、结语三大部分组成,其中主体部分又包括:一、营造及物料立法概况。中国古代“营造”多被纳入“工律”、“兴律”、“擅兴律”之中,至唐有《营缮令》。明清两朝工程营造活动规定在《工律》中,分为《营造》、《河防》二篇。清朝营造立法可谓集历代之大成,首先表现在《工律》中。在清代行政法典《大清会典》、《大清会典事例》中,对于营造活动也有大量的规定。此外,清代的则例是营造立法的重要表现形式。二、清朝物料管理法规之一。从工程营造及物料管理的法律规范中可以看到,王朝统治者对于社会资源的占有完全处于强势地位,甚至把触角深入极其细微的角落;同时整个工程营建活动也被纳入国家行政管理的范围。清朝营造立法规范中,物料管理的条目繁多。文章此部分将按照物料的取得、运送、保管三部分对于物料的管理作详细的介绍。三、清朝物料管理法规之二。纵观清朝法律规范对于工程营建程序的规定,以“物料”为中心,一般情形下一项工程包括领用、标准化用料、奏销、质量保固等环节。此部分将以该逻辑顺序对物料环节的法律规范作详尽的分析。四、清朝物料立法的特点评析。清代是中国古代王朝统治的最后一页,营造立法是行政管理立法的一个缩影,它呈现出:中央政府高度集中的宏观调控、营造立法的科学性与成熟性、立法中体现儒家思想的特点。
其他文献
2007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规定了善意取得制度,并将善意取得的适用范围从动产扩大到了不动产及其他物权,这是我国立法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和进步。针对善意取
与家庭有关的民事纠纷,基于人身关系而产生,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并且,人身性与财产性交错,诉讼性与非讼性并存,其本身也呈现出不同的纷争性。家事案件的内容几乎涵盖了婚姻、亲子、继
合同解除的法律效果应当如何,对此,实务中处理的结果是千奇百怪、层出不穷,理论上之学说争议亦是此起彼伏,尤以“直接效果说”与“清算了结说”(又称“清算关系说”)为主要代表。从
间接侵权有助于扩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本文以专利为重点研究间接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专利法的立法目的是通过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来鼓励发明创造,进而推动发明创造的应用,提
故意伤害罪、寻衅滋事罪与聚众斗殴罪是法律实务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犯罪,三罪的认定以及界分存在某些模糊地带,刑法修正案曾对该罪名做出过适当的调整,但是实践中对三罪的认定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