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香豆素类杂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yjzjh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血栓、动脉粥样硬化等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研究表明,血小板异常聚集所致的血栓形成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密切相关。因此,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有环氧酶抑制剂(如阿司匹林)、腺苷受体拮抗剂(如氯吡格雷)等,由于其存在的副作用以及影响血小板聚集因素的多样性,进一步寻找疗效强副作用小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香豆素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苯骈α-吡喃酮母核的重要天然产物,广泛分布于豆科、伞形科、芸香科、木樨科、兰科及菊科等植物中。香豆素类化合物结构类型多样,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血栓生成、抗抑郁、抗菌、抗炎、抗氧化、抗HIV和抗肿瘤等。研究表明一些天然及合成的香豆素衍生物对多种诱导剂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有很显著的抑制作用,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基于此,本文以香豆素为母体结构,对其进行结构修饰、改造,以期得到新颖高效副作用小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本课题以水杨醛为原料,通过Knoevenagel反应得到香豆素-3-羧酸;以间苯二酚为原料,通过Pechmann缩合反应得到7-羟基-4-甲基香豆素。在香豆素-3-羧酸的3位和7-羟基-4-甲基香豆素的7位通过不同的连接桥分别与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烟酸和阿司匹林偶合,设计合成了两类共计20个新型香豆素衍生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IR,MS,1H-NMR等方法确证。采用比浊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其中化合物I1-I5、II3、II6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IC50分别为0.05-0.47 mmo L/L、0.49 mmo L/L、0.62 mmo L/L)强于阳性对照药阿司匹林(IC50为0.89 mmo L/L)。初步的构效关系分析发现,目标化合物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强弱与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偶联成分、偶联位点和连接臂均影响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与烟酸偶合的目标化合物活性优于与阿司匹林偶合的化合物,且在香豆素C3位引入活性更强;当连接臂碳数为2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较好。
其他文献
目的制备牛血清白蛋白(BSA)纳米载药粒子(DOX@BSA/HA),并研究其释放性能。方法以BSA为纳米载体,负载盐酸阿霉素(DOX·HCl),在酸性条件下,通过吸附作用将海藻酸钠(HA)包覆于BS
以甘肃人为被试,通过问卷的方式考察被试的老乡观念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职业、籍贯、年龄、现工作学习地是影响老乡观念的主要因素,老乡观念的形成与性别关系很小。通过讨论
<正>本文所指的城市建设是广义的城市建设,它包括城市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甚至还包括会馆展示与旅游方面等相关内容。文化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更足一个系统工程。如果确定重
环境风险评估以风险度为指标,把环境存在的风险量化,因此能够明确、直观地看到环境风险情况以及风险发生后的损失。经过国内外对风险评估的理论研究,以及实践的总结,建立起一
以本实验室分离的产壳聚糖酶YJ02菌株出发,制备壳聚糖酶发酵液,经离心、(NH4)2SO4分级盐析、Q-SepharoseFast Flow阴离子交换、Sephacry S-100凝胶过滤分离纯化步骤,SDS-PAGE
针对"十一五"期间广东省纺织行业存在的单位产品能耗偏高的问题,提出加强能耗统计分析的重要性。介绍了纺织能耗统计的一般原则,产品产量、能源消费量及单位产品能耗统计方法
在不同温度下,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越冬亲虾进行人工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实验,利用腹部采血和剪取游泳足进行活体取样。统计感染对虾发病及死亡情况,
目的:研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对T24膀胱癌细胞侵袭、迁移及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HUVEC和T24膀胱癌细胞的Trans-well共培养模型(共培养组),与T24膀胱癌细胞非共培养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逐渐渗透入建筑行业,使得建筑的智能化已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楼宇自动化系统是建筑智能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它的作用就是在
随机不动点定理在随机泛函分析中起重要作用。最近,随机集值映射的不动点定理得到了广泛地研究。本文研究具有随机定义域的随机集值映射的一个新的不动点定理,这一定理推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