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户遭受正规金融信贷配给一直是我国致力于解决的重要问题。造成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在农户融资方面态度差异的重要因素是对农户信息掌握程度的不同。因此,解决农户正规信贷配给的直接选择应该是采取措施缓解农户和正规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对此,我国自2009年起正式提出构建农村信用体系,推动信用评级,以促进正规金融机构的农户贷款。本文从信贷配给中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出发,研究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信用评级因素对农户受到的正规信贷配给的影响及其路径。本文将农村信用体系中的信用评级定义为信用户、信用乡镇、信用村建设以及农信社内部的农户信用评级。根据这个定义,影响一个农户信用级别的因素包括他自身的信用状况及他所处地理区域的信用状况。本文主要研究的就是上述所有层级的信用因素对农户信贷配给的影响。为此,本文界定了信贷配给的影响路径。首先,将影响路径分为供给和需求两种,信息不对称的缓解既能影响农户对贷款需求的表达,也能够影响金融机构的贷款决策;其次,根据造成信贷配给的原因,将信贷配给区分为交易费用配给、风险配给、利率配给等。分析信息不对称的缓解对上述各种原因造成的信贷配给的影响。为区分出各种信贷配给,本文精心设计了结构问卷以识别上述各类配给类型。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研究了信用状况的四个代理变量对各种类型信贷配给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动信用评级,缓解了农户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户信贷配给:信用状况的代理变量显著地降低了需求型配给的发生概率,在无抵押担保情况下对缓解供给型配给也有一定作用;信用等级越高,受到风险配给的概率越低;未经信用评级的农户受到的因认知偏差导致的信贷配给概率较高。本文认为,我们应该客观地认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信用评级因素对缓解农户信贷配给的影响,根据影响路径,改进建设措施,健全完善的信用评级体系,更加重视评级成果的运用以及个人层面的征信评级工作。总之,应该根据农户信贷配给发生的原因及其路径,有的放矢地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信用评级的开展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