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基于房地产市场的特定分析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weiy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8年我国取消福利分房后,房地产市场随之迎来发展的春天,蓬勃发展的房地产业成为我国经济中的重要部分,甚至对经济全局的“冷”、“热”形成重要影响。从过去20多年来国家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看,房地产业一直被放在整体经济调控的优先位置。比如,为了刺激经济增长,通常在每一个五年计划之初,对房地产市场实施信贷和财政方面的宽松政策,而一旦经济过热后,国家首先考虑抑制的也是房地产业。 房子居于人们消费者消费的终端环节,它本质上是一种投资,而不是消费。所以具有建设周期长、消费价格高的特点,这要求它必须以经济发展周期协调,否则就会出现问题。1997年,始于泰国的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到东南亚国家,甚至对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影响。虽然普遍认为这场危机的罪魁祸首是东南亚国家商业银行普遍过高的资本结构,但其直接因素仍是房地产业的过快发展超出了人们的购买力。 正是由于房地产本身的特点,它成为一种很特殊的商品。按揭购房是西方国家已经很成熟的方式,目前在我国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对于拉动经济的持久增长起到帮助,但它是以银行承担长期风险作为代价的,一旦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导致人们收入水平降低,必将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这增加了国家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难度。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银行系统的资产质量仍未得到实质改善,所以保持对于房地产发展的有效调控十分必要。经济手段作为国家调控房地产业的主要工具,一直以来都优先采用。特别是货币政策,作为重要的经济调控手段,其有效性的前提是货币政策能够在房地产市场的有效传导。可从近几年的情况看,我国调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对于基于房地产市场货币传导的有效性研究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命题。 本文重点研究货币政策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有效性问题。我们关注的是:货币政策传导是什么?货币政策传导是如何对房地产市场发挥作用的?其传导渠道是否有效?希望这种分析将有助于货币政策在房地产市场的有效传导理论的完善,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性思路。
其他文献
孙伯翔,一九三四年生于河北武清,字振羽,别署师魏斋主、老孙头,晚号『自适居』。  曾任中国书协第二、三届理事,中国书协第二、三届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中国书法》刊授中心书法导师,天津市书协第二届主席团副主席。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顾问、天津市文联第四届荣誉委员、天津市书协第三届顾问。师从王学仲、孙其峰先生。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参加全国中青年书法家作品邀请展,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