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发展迅猛,形成了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殊教育体系,特殊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特殊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处于发展中的初级阶段,但在增加残疾人获得高等教育机会、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就业以及残疾人自身励志方面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与此同时,全国兴起了一批特殊高等职业院校,它们的发展历程建立在对特殊教育理论研究和特殊教育课程建设思考的基础上。目前国内特殊高职教育课程建设大都机械性地移植普通高职教育或国外特殊高职教育的课程模式,然而残疾高职生作为个体和社会成员的特殊需求在这种模式下很难得到保障。虽然特殊高职教育已经初具规模,但是课程建设方面的理论成果仍然难以适应特殊高职教育实践对理论的呼吁和诉求。理论的匮乏严重制约了特殊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的创新与发展,继而在实践过程中产生了诸多不利于残疾高职生社会化要求和个性化成长的问题。本文以Z学院为个案,调查分析了其在课程规划、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方面的情况,归纳出以下主要问题:(1)课程建设的理念和目标不清晰;(2)课程体系建设不够完善;(3)教师教学水平相对薄弱;(4)课程评价机制单一僵化;(5)专业教材缺乏。由此,笔者选取了人本理论、缺陷补偿理论、康复和社会适应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作为特殊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提出了以下对策和建议:(1)确立“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课程理念和目标;(2)建立差异化的课程体系;(3)加强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及编写合适的专业教材;(4)建立个性多元的课程评价机制;(5)完善组织与制度保障。本文通过对特殊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理论的梳理和丰富,进一步弥补其理论的不足。同时将理论用于指导Z学院课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希望在对课程建设建议实践中检验理论的科学性,为同类型其他特殊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提供参考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