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关资本市场效率问题的检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直是金融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有效市场理论作为现代金融的基础,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少学者发现了很多有效市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所不能解释的异常现象(Anomaly)。这些不断涌现的市场异象在对市场有效性发起强烈冲击的同时,也引起了人们极大的研究兴趣。本文中所讨论的“应计异象”是众多市场异象中的一种,由Sloan于1996年首次发现并命名。Sloan在研究了股票价格对会计盈余组成部分的信息的反映情况后,提出了会计应计与股票收益存在负相关关系的观点,并以1962-1991年的数据作为样本,证实了基于应计异象的投资组合能够得到大约10.4%的年均超额回报。应计异象的发现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此后的数年间,国内外众多学者分别在不同国家和市场上对应计异象进行了大量的检验。然而,尽管近年来应计异象的研究作为一个热门问题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却始终无法在这一问题上取得一个最终的一致结论,也说明了对应计异象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更加深入的研究和细致分析的必要。回顾此前的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尽管在不同的研究中大家都基本上遵从Sloan提出的研究思路,但在不同的文章中不同学者所采用的研究设计(包括对股票收益率的调整方式以及对于极端值的处理方式等)还是略有差异。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比对应计异象研究中所采用的不同的研究设计方式对研究结果产生的影响,分析应计异象存在性对研究设计差异的敏感性,从而解释对于应计异象存在性问题研究得出不同结论的原因,并阐明实验设计中谨慎选择研究方式的重要性。具体而言,本文中主要关注四个方面的研究设计,包括会计应计的定义与计量,对收益率的调整,不同的异常值处理方式的影响,以及构造投资组合时权重的选择。在每个方面,我们均选择了在多数研究中普遍使用的具有代表性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例如会计应计的直接计量法和间接计量法,收益率的规模调整与市场调整等,并且在实证研究部分中分别报告了采用不同计量和处理方式时的检验结果。根据对不同研究方式下实证结果的分析,我们主要得到以下几个结论:首先,我们发现会计盈余在整体上具有持续性,当把会计盈余区分为现金流与会计应计两个部分后,现金流的持续性显著高于会计应计的持续性。其次,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本文所涉及到的因素中,对于异常值采取的不同处理方式是影响最终组合收益的最关键因素。尽管会计应计的计量等其他的研究设计同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结果,但对于异常值的判定和后续的处理(如Winsorise处理或直接剔除)对结果的影响相对最为明显。再次,通过将不同情形下所得结果与已有研究结果的比对,我们认为正是由于研究设计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已有研究中结论的矛盾性。最后,我们认为,应计异象的存在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采用的研究方式,在多数情形下,不能直接观察到应计异象存在的显著证据,因此我们推测市场可能已经比较好地反映了现金流与会计应计在持续性方面的差异。本文可能的贡献之处在于:第一,关注研究设计的重要性,将同样的数据在不同处理方式下的检验结果进行横向对比,从而说明了不同研究设计对最终研究结果的影响作用,进而提醒广大研究者在设计实验时谨慎选择研究方式的重要性。第二,通过分析在多种不同的变量定义和数据处理方式下的实证结果,并将其与采用类似研究方式的已有研究进行对比,从研究设计的差异的角度上,解释了在此之前相关研究难以得到一致结论的原因。第三,采用更新的数据,所覆盖的时间跨度也更长,克服了此前新准则条件下数据少、时间短的缺陷,使得检验结果的可信度更高,更具有说服力。可能的缺陷和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首先,只选取了一些较为有代表性的、使用广泛的数据处理和计量方式作为研究对象,对于一些使用相对较少的设计方式则未予考虑。其次,本文中并未对不同研究设计的优劣做出讨论。此外,在收益率的计量方面,本文只选取了投资组合在财务报表公布后一年内的收益率,而未能衡量投资组合的长期表现。考虑长期收益后,可能对结果存在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