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日中国》(原名《中国建设》)1952年1月由孙中山夫人、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创办。它是中国最早期的外宣杂志之一,是外宣杂志的“领头羊”。和过去相比,《今日中国》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许多变化。本文以中文版和英文版为研究对象,并以Lefevere的改写理论为基础,深入研究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这三因素对杂志翻译各方面的操控和影响,旨在找出新世纪以来《今日中国》在翻译方面的主要变化。有以下两点需要说明:第一,本论文中的《今日中国》的英文版只指在国内出版发行的英文版本,并非北美版;第二,本文选取2000年至2010年这十年间的杂志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了案例分析法和统计法。在宏观上,对这十年间杂志的选材做出数学统计,然后归纳,以发现这十年间杂志在整体层面上的变化;从微观上,通过中英文版本的对照,对语料进行收集、选择和分析,发掘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对《今日中国》的翻译的具体影响。论文由六章组成。第一章是对本研究的简要介绍,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的可行性。希望读者能对本研究即将的讨论有大致了解。第二章为文献综述。详细地介绍了之前关于《今日中国》的研究。此前对《今日中国》的研究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围绕《今日中国》作为一种外宣杂志取得成功的原因。第二类从微观层面,或确切地说,从语言层面对《今日中国》进行研究。然而,到目前为止,关于《今日中国》的研究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明显不足,这与其取得的低位相去甚远。本论文试图从改写理论的角度对《今日中国》进行系统的研究。第三章详细阐述了本论文的理论基础。所有的分析都是基于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在本章中,作者详细讨论了影响译者翻译的三个因素。第四章对《今日中国》作了一些背景介绍。作为外宣杂志的先驱,《今日中国》自1952年首次发行以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本章首先介绍了《今日中国》的诞生和发展,然后详细介绍了中英文版,读者群体,并对《今日中国》的选材做出统计。第五章从改写理论的角度对《今日中国》进行了案例分析。本章也是整个论文的主体部分。根据第四章的数学统计,作者总结了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和旅游所占的比重,以通过比较发现《今日中国》的变化趋势。然后从意识形态和赞助人的角度对这些变化作出解释。作者在中英文版中发现了合适的实例,能揭示诗学形态对翻译的影响。第六章是对整个论文的总结。论文得出以下结论:为了适应读者的意识形态,2007年全新改版后,《今日中国》英文版目前加大了信息量,在经济、文化、社会与生活和旅游方面的报道均增加;且受赞助人对选材的影响,经济和文化题材的比重均提高,高于社会生活所占的比例;同时为适应目前的诗学形态以提高可读性,《今日中国》译文中出现更多的编译和节译以及各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如减译、简化以及改写等。中国的外宣翻译还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希望本论文对《今日中国》译介的研究能对中国外宣材料的汉译英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