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我院2013~2017年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检出情况、感染特征及耐药性的连续监测,初步了解CRE菌株病原学分布特征及耐药特点;追踪CRE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进一步探讨其感染的危险因素,以便制定有效的感染预防措施,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和暴发流行,遏制CRE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药敏试验同时联合纸片扩散法(K-B法),采用改良Hodge试验联合EDTA协同试验检测细菌是否产碳青霉烯酶。筛选出127例确诊感染且病例资料完整的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同期感染碳青霉烯类敏感肠杆菌科细菌(CSE)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追踪CRE组和CSE组患者的病例资料,主要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基础疾病、抗生素、激素使用情况、侵入性器械留置情况、是否入住重症监护病房以及预后情况等;运用SPSS17.0软件比较CRE组和CSE组患者的生存率,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RE感染的危险因素;对于感染来源较多的呼吸道和血流感染分别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可能引起呼吸道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 2013年1月1日到2017年12月31日我院共检出CRE菌株1020株,总检出率约为5.5%。2013~2017年CRE各年检出率依次为0.8%(24/2858)、8.6%(271/3156)、5.9%(249/4205)、6.2%(245/3935)、5.4%(231/4293),2014年CRE检出率较2013年上升显著。2 1020株CRE菌株以肺炎克雷伯菌989株(96.9%)为主;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779株(76.2%),其次为血液标本87株(8.4%)、导管尖端45株(4.5%);科室分布最多者为重症医学科478株(46.9%),其次为神经内科监护病房315株(30.8%)。3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我院CRE菌株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多黏菌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3.2%、39.4%、45.9%、0%、0%,对其它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97.5%。4 CRE感染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CSE感染组(64.2%VS24.8%,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呼吸系统疾病、低蛋白血症、感染前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除碳青霉烯类外)、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感染前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感染前使用激素、留置侵入性器械、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胃管、留置尿管、留置引流管、胸腔置管、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以及感染前入住ICU是CRE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蛋白血症(OR=5.180,P=0.001)、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OR=6.687,P=0.001)、留置侵入性器械(OR=9.791,P=0.017)、感染前入住ICU(OR=3.150,P=0.033)是CRE感染的危险因素。5对呼吸道CRE感染病例的追踪分析,结果显示呼吸道CRE感染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CSE感染组(65.8%VS32.3%,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恶性肿瘤、低蛋白血症、感染前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除碳青霉烯类外)、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感染前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留置侵入性器械、留置胃管、留置尿管以及感染前入住ICU是CRE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蛋白血症(OR=12.960,P=0.002)、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OR=9.328,P=0.028)、感染前入住ICU(OR=9.887,P=0.006)是CRE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6对血流CRE感染病例的追踪分析,结果显示血流CRE感染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CSE感染组(73.4%VS23.8%,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蛋白血症、感染前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除碳青霉烯类外)、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感染前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留置侵入性器械、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胃管、留置尿管、留置引流管、胸腔置管、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以及感染前入住ICU(P<0.05)是CRE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OR=9.091,P=0.020)、留置中心静脉导管(OR=26.696,P=0.042)是CRE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1 CRE菌株的分离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主要分离自重症医学科和神经内科监护病房,主要感染来源为呼吸道和血流感染。2 CRE感染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CSE感染组(64.2%VS24.8%,P<0.05);低蛋白血症、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留置侵入性器械、感染前入住ICU是CRE感染的危险因素。3呼吸道CRE感染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CSE感染组(65.8%VS32.3%,P<0.05);进一步分析CRE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低蛋白血症、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感染前入住ICU是CRE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4血流CRE感染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CSE感染组(73.4%VS23.8%,P<0.05);进一步分析CRE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是CRE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5对于CRE的防控要从多方面共同努力,临床医师应严格把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尽量减少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减少ICU停留,同时尽可能避免中心静脉留置以及其他侵入性操作,并尽可能缩短侵入性器械留置时间,减少患者CRE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图4幅;表14个;参12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