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石榴皮中有效成分石榴皮多酚制成软膏后对皮脂及其成分亚油酸、胆固醇的影响,以期为石榴皮多酚软膏外用治疗痤疮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方法:第一步:本实验将石榴皮有效成分石榴皮多酚制成不同浓度软膏制剂,然后选取SPF级雄性大鼠40只,随机挑选30只,根据尹艳茹[1]等人的方法,连续2周给予10mg/kg L-arginine灌胃,使SD大鼠皮脂腺发育增殖,皮脂分泌旺盛,待造模成功后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软膏基质组、高、中、低石榴皮多酚软膏组,每组5只。低、中、高剂量组使用0.9%、2.4%、10%石榴皮多酚软膏外涂大鼠背部剃毛区,基质组则使用软膏基质外涂,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同体积蒸馏水,每日两次。给药3周后,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直接称重法,测量皮脂分泌率;第二步:建立合适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利用标准品算出各自的标准曲线,测量方法回收率以及精密度实验。利用此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离并测量皮脂中亚油酸(LA)与胆固醇(CHO)含量。结果:(1)日常观察:各组动物,药物外涂期间,未见大鼠死亡,各组大鼠活动较灵活,毛发较润泽,大便大致成形为椭圆形粒状,涂药部位无脱屑、角化过度、红肿、皮肤出现裂纹等现象,三周内重量变化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不同浓度石榴皮多酚软膏对皮脂的影响:各组皮脂分泌率表示如下:正常对照组:(0.3426±0.1417)g/cm2.min;模型组:(0.7886±0.1756)g/cm2.min;基质组:(0.7808±0.1229)g/cm2.min;低剂量组:(0.8148±0.1356)g/cm2.min;中剂量组:(0.7098±0.2389)g/cm2.min,高剂量组(0.4383±0.1273)g/cm2.min,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基质组与模型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空白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本研究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柱为Supersil ODS色谱柱(4.6mm×250mm,5μm);当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水(C)(等梯度洗脱,起始,A:C(95:5))、流速为等梯度洗脱、1.0ml/min、波长为210nm、柱温为30℃时可分离亚油酸与胆固醇。(4)不同浓度石榴皮多酚软膏对亚油酸含量的影响:正常对照组:(0.75±0.078)%;模型组:(0.47±0.049)%;基质组:(0.48±0.110)%;低剂量组:(0.44±0.121)%;中剂量组:(0.43±0.121)%,高剂量组(0.68±0.168)%,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质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不同浓度石榴皮多酚软膏对胆固醇含量的影响:正常对照组:(3.39±0.443)%;模型组:(3.69±0.790)%;基质组:(3.73±0.32)%;低剂量组:(3.47±0.334)%;中剂量组:(3.84±0.520)%,高剂量组(3.39±0.441)%,各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石榴皮多酚软膏剂型在使用3周内,无明显刺激性。2.本文中建立HLPC可以分离亚油酸与胆固醇,敏感度高,操作简单,为皮脂中其他成分的分离提供了更多的基础。3.高浓度石榴皮多酚软膏具有降皮脂和升高亚油酸的作用,但不能认为石榴皮多酚软膏对皮脂中胆固醇有影响,为石榴皮多酚制成软膏外用治疗痤疮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