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学业成绩的关系——以英语学习焦虑为中介变量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Ju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BANDURA于1977年在其著作《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一书里提出。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反映的是个体在从事特定水平的特定任务时的能力信念。[1]此后,另一些研究者提出了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个体特有的、稳定的认知,反映了个体在不同的成就情境中,对自己是否具有成功完成工作要求能力的期望。[2]本研究认为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是与特定领域相联系的,并将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界定为学习者对自己是否能利用自身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英语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判断。它包括学习者对自身学习能力和行为能力的预期判断两个方面。  弗洛伊德最早对焦虑现象进行了研究,他于1894年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了焦虑神经症这一名词。70年代以后,研究者H.D.Brown(1973),Curran(1976)和Krashen(1982)等语言学家开始研究情感因素是怎样影响外语学习的,焦虑这一情感因素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本研究将英语学习焦虑界定为与英语学习相联系的以自我否定的认知,担忧的情绪体验等为标志的疑惧心理。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高中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学业成绩的关系及英语学习焦虑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的是张淑芬编制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和Horwitz,E.K.编制的《英语学习焦虑量表》对450名高中生进行测查,回收有效问卷409份,问卷的回收率为91%。  结果表明:  1、从总体上来看,所选取被试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普遍处于一般水平。所选取被试的英语学习焦虑较高。同时,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平均分高于负评价焦虑、交流焦虑和其他焦虑。  2、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学习焦虑显著负相关,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学业成绩显著正相关、英语学习焦虑与英语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3、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判定系数(R方)为0.095,说明自变量“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可以解释因变量“英语学业成绩”变异的9.5%。  4、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学习焦虑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判定系数(R方)为0.398,说明自变量“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可以解释因变量“英语学业成绩”变异的39.8%。  5、以英语学业成绩为因变量,以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英语学习焦虑为预测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说明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英语学习焦虑与英语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判定系数(R方)为0.224,说明自变量“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英语学习焦虑”可以解释因变量“英语学业成绩”变异的22.4%.  6、英语学习焦虑是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学业成绩的部分中介变量。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数学教育的本质是数学思维的培养,而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和交流的工具,语言可以促进思维、深化思维,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和合作的数学言语行为更加能够促进数学理解和数学
高等学校是我国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场所,学校体育是普通高等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校以《全国普通高校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依据,结合自身学校的特色制定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电能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了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自然资源的浪费,人们逐渐发展风电等可再生的自然能源,而风电功率预测技术在风电开发中具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