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进程在我国已进入快速发展期,二、三线城市纷纷被用地紧张、城市交通拥堵、空间蔓延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所困扰。恰逢其时,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新型交通模式,凭借安全性好、运量大,速度快、绿色环保等优势,迅速成为各类规模城市解决交通、环境诸多问题的首选。而轨道交通的植入与发展也使得城市诞生了一些新空间、新现象和新问题。基于城市公共空间的新需求,以轨道交通综合接驳为依托,以提升综合接驳质量为目的,对轨道交通站点影响域内城市公共空间进行研究,旨在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轨道交通影响域空间配置策略,以期提高城市公共空间在社会经济发展新时段的适应力。 传统的城市空间与轨道交通研究主要围绕换乘效率进行,而忽视了人作为空间使用者的重要作用。综合接驳理论即是将参与接驳活动的出行者的行为模式与接驳活动相联系,建构城市空间、人、交通的三角关系。因而以综合接驳质量为权衡的站点影响域城市公共空间与轨道交通的相互作用是具有真实性与指导作用的。研究从我国现状问题出发,通过对目前国内外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空间设计的理论及实例的相关文献、资料、先进理论的梳理和分析,建立框架,以背景研究,基础理论分析,空间使用后评价,综合配置策略及优化反馈4部分层层推进,最终提出基于综合接驳质量的影响域公共空间配置策略方法。 值得指出的是在完成综合接驳质量与城市公共空间的相关基础理论分析后,通过对重庆4条轨道交通沿线站点的抽样调研,以影响域公共空间使用后评价作为研究方法,以量化指标的方式提出站点影响域内基于综合接驳质量的城市公共空间要素的重要性,并结合影响域公共空间特性,提出基于综合接驳质量的影响域公共空间配置的评价指标体系,以质性与量化双重方式,明确空间配置的重点。 研究成果是基于综合接驳质量的影响域公共空间配置的四大策略,即可使用的配置策略、安全性的配置策略、连贯性的配置策略以及空间活力性的配置策略。研究结论皆是以上述研究为基础,最后以重庆大坪小学周围城市公共空间改造为实例进行实践应用,实现文章框架中“实践调研—理论分析—方法提出—反馈实践”的研究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