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翰·费斯克是大众文化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大众观独树一帜。“大众”作为大众文化研究的关键词,其内涵、性质、特征、功用、意义到费斯克手中都为之一变。本文将这种能动性的生产式大众称为“理想大众”。本文旨在考查大众观的变迁、费斯克研究大众的视角策略、理想大众产生的语境、理想大众的属性特征,及理想大众的标准和要求,探析费斯克大众理论的理论源泉和指向,并反思其意义。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从外部研究着手,梳理“大众”概念的理论流变,探讨其英文含义及中文译义,理清费瑟斯通、阿多诺、葛兰西等人的大众观。约翰·费斯克以结构符号学,面对着图像奇观狂欢的受众,解读了大众积极参与日常生活时体现的能动性和抵抗性。他通过popular这一中性指称来指代拒绝污蔑歧视的新大众。第二章从费斯克文本内部分析出发,运用互文的符号阅读方法,从其认同了大众受到规训的亚文化身份,强调大众以身体为媒介和场所进行的对宰制的抵抗,以及大众抵抗的微观政治潜能是可行的三个维度,探讨他所描述的大众形象,分析其解读大众的视角和策略,从中可以看出,大众虽处于从属地位,但仍具有对统治阶级予以回击的主动性和灵活性。第三章,费斯克文本中描述了大众处于超凡地位,拥有对抗统治的非凡战斗力,能动属性让大众在文化工业内部利用各种游击战术规避和抵抗。大众通过严谨运作机制,筛选相关性文本进行各种符号生产和权力偷袭,消费模式多样化。这种超然的大众必然是理想的,故称为理想大众,他们对宰制敏感并有辨识意识,自觉运用辩证批判能力,富有权力斗争意识和对抗宰制的矫健身手。亚文化的抵抗性和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矛盾性、无产阶级和他者都是其理想大众的标准类型。第四章,揭示了理想大众的理论泉源来自于资本主义文化工业的开放和多元文本,费斯克本人对大众文化的研究和经历亦是理想大众的理论基础。费斯克的理想大众是理论上的抵抗姿态的呈现,理想大众的这一理论指向对当下消费社会的日常生活实践具有前瞻性意义,蕴含了乐观积极的大众文化的时代精神。本文最后结合中国语境中的大众文化迷现象,揭示学界对理想大众的认知和思考。本文从外部研究进入到内部探讨,以具体的文本细读为基础,多角度解读大众的形象,探讨理想大众鲜活生命力的精神内涵和意义价值。其文化研究中的独特大众观,反映出消费时代对大众的冲击和影响,为大众观念的变迁描绘一幕充满乐观主义精神的新画卷,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大众带来新气息和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