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会计准则的发展上,向“公允价值(fairvalue)”趋同,而我国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一套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使公允价值会计受到质疑。有观点认为其加剧市场波动性,给金融危机雪上加霜。由此引发了理论领域关于公允价值会计对资本市场波动影响的探讨。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公允价值会计是否具有加剧资本市场波动的作用。首先,根据PSS(2007)模型的结论,给出公允价值会计下和历史成本会计下价格的方差,并通过数值模拟得出结论:①公允价值会计下的资产价格波动幅度大于历史成本会计下的资产价格波动幅度。②随着流动性短缺程度的加深,公允价值会计下的资产价格波动性增强。
而后,本文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作为公允价值应用范围扩大的时点,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对上述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对上证指数和深证指数而言,新会计准则实施后,日收益率波动性显著增强。对上证企债指数而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其波动性影响不显著,这与企业债二级市场活跃度偏低有关。第二,对于个别金融行业个股及指数而言,日收益率波动性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的确发生了显著变化。第三,关于公允价值会计下的流动性与市场波动关系的实证检验结果与模型结论相反。初步分析因为在于,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流动性过剩与理论模型的流动性不足假设相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