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校园受欺凌与应对方式、心理弹性、抑郁的关系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boy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校园欺凌事件的频发,它已成为民众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人们往往更关注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而忽视中职生这类群体的校园欺凌问题。事实上,中职生的校园欺凌问题更为突出,并且受欺凌的同学更多受到言语羞辱和身体虐待。这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易产生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及社交障碍等问题。不过,并非所有的中职生在受欺凌后都会导致心理不适,可能有某些人格因素在其中起保护作用。通过前期的文献查阅可知,应对方式是个体在面临应激事件时所采用的认知和行为上的努力,心理弹性是个体遭遇负性生活事件仍能从中恢复过来的动态过程,这两者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抑郁是衡量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基于此,本研究从中职生校园受欺凌的角度着手,探讨校园受欺凌与应对方式、心理弹性、抑郁之间的关系,揭示应对方式与心理弹性在中职生校园受欺凌与抑郁之间的作用机制,旨在为预防中职生校园欺凌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采用分层抽样法和随机抽样法在福建省莆田市四所中职学校选择被试,发放1000分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48份,运用统计软件SPSS25.0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研究结论如下:(1)中职生校园受欺凌行为具有较高发生率,且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不同家庭情况、是否住校上存在显著差异。(2)中职生应对方式整体水平不高,积极应对方式在年级、是否独生子女、不同家庭情况、不同受欺凌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性别、是否住校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消极应对方式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是否住校上、不同家庭情况、不同受欺凌程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3)中职生心理弹性整体良好,心理弹性个人力在性别、年级、不同家庭情况、不同受欺凌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是否独生子女、是否住校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心理弹性支持力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不同家庭情况、不同受欺凌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是否住校上不存在显著差异。(4)中职生抑郁水平整体中等偏下,且在年级、是否独生子女、不同家庭情况、是否住校、不同受欺凌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5)中职生校园受欺凌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与积极应对方式、心理弹性个人力、心理弹性支持力呈显著负相关;抑郁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积极应对方式、心理弹性个人力、心理弹性支持力呈显著负相关;积极应对与心理弹性个人力、心理弹性支持力呈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与心理弹性个人力、心理弹性支持力呈显著负相关。(6)以没有受欺凌为参照,积极应对方式在不同受欺凌程度对抑郁影响的相对中介作用显著;心理弹性个人力和支持力在不同受欺凌程度对抑郁影响的相对中介作用均显著。即受欺凌会直接导致抑郁情绪产生,也会通过影响积极应对方式、心理弹性个人力和支持力间接导致抑郁情绪产生。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自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下,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到各大城市,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正因如此,部分子女被迫与外出的父母分离,留在家庭成为留守儿童。照时间线来看,特殊时代产生的“留守儿童”在如今大都已经进入青年阶段,而依托于高等教育扩招的大背景下,这一群体中一部分成绩相对较好者已经步入象牙塔,因此本文旨在探讨留守
现代化企业在发展中所遭受的竞争是残酷的,特别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不管是对企业内部高级人才的管控还是基层职工的培养均会威胁到企业将来的持续发展,在某种程度上,现代化人才管控已经成为了企业持续发展的根基,怎么运用合理有效的方式,使得企业职工能够作为企业发展的支持是大多数企业面临的挑战,薪酬鼓励制度是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生产力的合理措施之一,对企业将来的发展有着不小的作用,可是,现今诸多企业还未构建合出合理的
十四五规划提出了构建国内外双循环的发展模式,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人才需求,企业之间的人才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中小型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内部的薪酬水平与员工激励的机制,对于人才稳定性的影响较大,针对中小型企业的薪酬与激励机制进行研究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研究的关键部分之一。因此,本文以大连市亿达地产作为研究案例,针对企业的薪酬制度以及员工激励体系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对策,为企业的
本次研究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当代中职生的心理适应特点与客观存在的生活事件,使广大教育者通过教育与健康指导,确保中职生形成正确的自我价值发展观,进而有效促进中职生的生活心理适应性,促进中职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性发展。为了探究中职生生活事件,自我价值感和心理适应的关系,让学生提高中职校园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在理论意义方面初次评价中职生生生活事件、自我价值与心理适应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国外的研究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