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校园欺凌事件的频发,它已成为民众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人们往往更关注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而忽视中职生这类群体的校园欺凌问题。事实上,中职生的校园欺凌问题更为突出,并且受欺凌的同学更多受到言语羞辱和身体虐待。这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易产生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及社交障碍等问题。不过,并非所有的中职生在受欺凌后都会导致心理不适,可能有某些人格因素在其中起保护作用。通过前期的文献查阅可知,应对方式是个体在面临应激事件时所采用的认知和行为上的努力,心理弹性是个体遭遇负性生活事件仍能从中恢复过来的动态过程,这两者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抑郁是衡量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基于此,本研究从中职生校园受欺凌的角度着手,探讨校园受欺凌与应对方式、心理弹性、抑郁之间的关系,揭示应对方式与心理弹性在中职生校园受欺凌与抑郁之间的作用机制,旨在为预防中职生校园欺凌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采用分层抽样法和随机抽样法在福建省莆田市四所中职学校选择被试,发放1000分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48份,运用统计软件SPSS25.0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研究结论如下:(1)中职生校园受欺凌行为具有较高发生率,且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不同家庭情况、是否住校上存在显著差异。(2)中职生应对方式整体水平不高,积极应对方式在年级、是否独生子女、不同家庭情况、不同受欺凌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性别、是否住校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消极应对方式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是否住校上、不同家庭情况、不同受欺凌程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3)中职生心理弹性整体良好,心理弹性个人力在性别、年级、不同家庭情况、不同受欺凌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是否独生子女、是否住校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心理弹性支持力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不同家庭情况、不同受欺凌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是否住校上不存在显著差异。(4)中职生抑郁水平整体中等偏下,且在年级、是否独生子女、不同家庭情况、是否住校、不同受欺凌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5)中职生校园受欺凌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与积极应对方式、心理弹性个人力、心理弹性支持力呈显著负相关;抑郁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积极应对方式、心理弹性个人力、心理弹性支持力呈显著负相关;积极应对与心理弹性个人力、心理弹性支持力呈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与心理弹性个人力、心理弹性支持力呈显著负相关。(6)以没有受欺凌为参照,积极应对方式在不同受欺凌程度对抑郁影响的相对中介作用显著;心理弹性个人力和支持力在不同受欺凌程度对抑郁影响的相对中介作用均显著。即受欺凌会直接导致抑郁情绪产生,也会通过影响积极应对方式、心理弹性个人力和支持力间接导致抑郁情绪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