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传统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由于没有完全融入到教育大环境体系,致使足球后备人才的文化素质、道德水平以及相关科学文化知识难以提升。为弥补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必须对现有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北京市中学为实现教育与体育的优化整合,培养全面发展且具备足球特长的学生,采用“教体结合”的方式来培养足球后备人才。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以及逻辑分析法对“教体结合”的发展过程、理论支撑以及培养体系进行了研究。
得出主要结论为:
(1)初中阶段培养后备人才应采用以教育为先的“教体结合”培养模式,在充分保证学生文化教育的同时,对其运动才能进行开发和训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教育,而不宜采用训练为先的“体教结合”培养模式。
(2)“教体结合”培养模式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现代训练学理论”为其理论支撑。其核心目标不再局限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而是使学生从运动训练中获得健全的心理、人格以及完善的认知能力。
(3)目前,北京市中学“教体结合”培养足球后备人才过程中的激励机制、竞赛机制存在着“奖励原因单一性”、“参赛主体垄断性”等弊端。
(4)北京市中学的校领导以及足球代表队队员对“教体结合”培养足球后备人才的认知程度较高,教练以及家长对“教体结合”培养足球后备人才的认知程度一般。
(5)影响北京市初中阶段“教体结合”培养足球后备人才的因素依次为:国家相关政策不够完善、学校领导以及家长不够重视、学生学习成绩下滑、经费来源单一、代表队队员流动不畅、教练员培训制度不健全、竞赛体系不完善、训练理念不先进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