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对于许多沿海城市来说,滨海旅游业是其省域海洋发展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滨海景观资源是其开展滨海旅游活动的客体和滨海旅游业发展的必备条件与物质基础。本研究以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4个景区作为调研对象,综合运用园林美学、生态学、旅游学等学科知识,通过文献研究、实例调研和归纳等方法,对红海湾滨海景观资源进行归纳分类,并探讨其景观资源特点以及相应的开发保护策略,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汕尾市红海湾滨海景观资源类型: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自然景观资源包括海岸线(凹型、凸型、直线型、多湾型)、岸滩(岩岸、砂岸、泥岸)、礁石(珊瑚礁为主)、水体(近海水浅而清澈等)、气候与天象(日出日落光影错落、色彩斑斓等)以及动植物资源(海鸟群集齐飞等)6亚类。人文景观资源根据资源属性分为历史遗迹类、生产类、宗教文化类以及民俗风情类4亚类。(2)红海湾特色自然景观资源:以“遮浪”自然奇象闻名的遮浪半岛景观、蘑菇形态的珊瑚礁石景观、抗性强的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草海桐(Scaevola taccada(Gaertner)Roxburgh)等植物景观、汕尾当地的麻鱼等动物景观等。其自然景观资源首先体现在其原有形态上,如天然的沙滩、礁石、滨海植物等;其次是将大海的各种形态包括海浪、海岸线等提炼、抽象为符号化元素融入景观小品中,最常见的是海浪波纹的符号,如在景墙、小卖部等外立面多采用绿色光亮的琉璃瓦拼成的均匀舒缓的波浪形态,而在标识牌、园灯等局部多采用翻滚飞扬、更具象的浪花彩绘或石雕作为装饰。此外,海洋生物的形态也多被抽象化应用在景观中,其主要应用形式为仿海龟、织纹螺等13种海洋生物形状的具象的、花岗岩石雕,而最小的是深灰色海濑具象石雕,尺寸约0.4*0.3*0.3m。(3)红海湾人文景观资源中历史遗迹类主要有:遮浪炮台(护墙由黄岗岩石砌筑宽2.2m,高2.5m等;火炮安置台东、西、南3个方位,由灰沙夯筑而成等。)和以“郑成功瓯江平水”为主题的雕塑群组(人物雕塑采用花岗岩石材,高约2.1m,将郑成功表情肃穆、侦查敌情的形态展现给游人;火炮为铁铸模型,整体造型为细长的圆台型,长度约为1.8m,上下直径约为0.2m和0.4m等。)。宗教文化类:为妈祖信仰而建造的天后宫、妈祖青铜雕像,为佛教信仰而建造的南海寺和观音石像,以及为纪念名人郑祖禧而建的“祖禧庙”等。其中,天后宫的色彩仍以传统的艳丽(红、黄、绿)为主,艺术装饰主要采用石雕(主要为阳雕)、瓷雕、木雕和木构彩绘4种,雕刻题材主要选用龙、凤、神话典故3类,渲染神秘的氛围。“祖禧庙”是当地特有的,建筑风格偏现代,采用不锈钢铁艺大门,门楣上方悬挂红色方正造型的黄色鎏金“祖禧廟”匾联,尺寸0.6*1.5m等。风情民俗类:以疍民为主体的各种生活方式,如捕鱼渔船(3排渔船排列停靠在岸边,第一排为不带船篷的小船,宽约为1-1.2m,长约为3-4m,40-50只一组,起到组织交通的作用;第二排往往为乌蓬船,宽约为2.5-3.5m,长5-7m,20-30只一组;第三排为临时停靠站,供渔船出发和停靠做准备。渔船采用大海的蓝色和中国传统的吉祥色红色,象征渔民对出海平安、大丰收的殷殷期盼。船底中间有3条船板,俗称“箦槽”。船上一般设有妈祖神座,插金花,贴符纸。船桅上贴“一帆风顺”,“鱼虾满载”等吉祥红帖等。)、汕尾渔歌(演唱形式多姿多彩,有独唱、对唱、轮唱、重唱和合唱等。),各种节日庆典等。其中,新兴的节日庆典有红海湾沙滩狂欢节和红海湾帆船帆板、海钓、冲浪海上运动节等,传统的节日庆典有妈祖庙会等。各种风俗民情类节目活动等组成其特有的滨海动态景观。(4)红海湾滨海景观资源主要表现形式是雕塑小品(54%)、园林建筑及构筑物(31%)、标示牌(7%)等;运用的表现手法是直接引用(64%)、简化抽象(24%)和空间转化(7%)等。